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二章 诗坛新星(2 / 2)

这回,不仅是泥鳅,就连柳姬和欧阳雨菲都跟着一起喊步数了。她们都为青楼界出了个李二宝感到骄傲。

柳姬和欧阳雨菲的声音娇嫩清脆,可比泥鳅的声音好听多了。泥鳅自觉的闭上了嘴。

不料,大傻激动了,他嚎叫着:“一、一步……”声音异常刺耳。

泥鳅上前一步,伸手就捂住了他的大嘴。可是,大傻仍然来得及喊出了“二、二……”

李二宝走出了六步,吟道:“

飘飘风中雪,沥沥桥下水。雪寒换清骨,水浅漱尘耳。诗情散天壤,妙处乃在此。得句欲似谁,岸梅是知己。”

这首宋代诗人姚勉的《雪景四画·灞桥骑驴》诗作,也无耻地被李二宝拿来显摆了。虽然这首诗和李澄卉要求的情诗有些不太贴切,却抒发了一股格局更高的情怀。

李澄卉的眼睛开始闪现出亮晶晶的小星星。

站在人群中的还有唐代两位伟大的诗人--杜甫和王维!

王维捻着花白的胡须说道:“杜工部(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位李小郎君如此有才,一定是李學士的关门弟子。看来是得到了他的真传。”

杜甫点头说道:“不错,我看,就是李白恐怕也没有这样的急智。”

这时,李隆基和杨贵妃的题目到了,李隆基童心大发,决心难倒李二宝,他认为李二宝不可能有边塞的征战的经历,于是让李二宝做一首边塞诗。

这回,台上的妙音坊的小姐妹们一起数着步数。台下的李澄卉等人也忍不住跟着数了起来。

李二宝这回剽窃的是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他吟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一片欢呼声中,李二宝嘚瑟起来了,他干脆买一送一,直接又奉送了一首同样在此时还未出生的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隆基十分满意,赞道:“果然是个人才,不简单啊。”

杨贵妃的题目自然也很情爱有关。她的题目是,以灞桥边的十里长亭为题,做一首思念感怀的情诗。

台下的观众已经有些狂热了,大家一起喊道:“一步、两步……六步!”

早已经憋了半天的大傻,这回终于可以放声嚎叫了:“六、六步!”

李二宝有了超能力,嗓子和唱歌的技巧也变得十分出色了,这回,他没有吟诵那首著名的《送别》(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盛极一时的著名校园歌曲《送别》,系五四时期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先生(弘一大师)于1910年前后所作,是根据美国人j.p.奥特威所作的曲调填以新词而成。)。

他干脆唱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静、安静、寂静,鸦雀无声!

此时的场上,似乎依旧回荡着李二宝悦耳却略显苍凉的男中音,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离别愁绪。

终于,场上传出了女子们轻轻的抽泣声,杨贵妃手里搅着手帕,频频抹泪,李澄卉干脆哭了起来。

突然,场上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喝彩声。

太空中,一行飞雁,被这惊人的声浪惊扰,飞向了更高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