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593章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2 / 2)


沈奇深呼吸一口,随即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零号,按原计划执行发射任务。”

文昌发射基地的“零号”一如既往的言简意赅:“收到!”

1点01分。

“零号”浑厚而坚定的男低音响彻在文昌、西北、首都三地的指挥大厅里:

“各单位注意,我是零号,1分钟准备!”

各单位严阵以待,一场科研领域的重大战役就要打响。

1点01分01秒。

02秒。

03秒。

……

数十万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建设者二十年呕心沥血的努力,到底能取得怎样的成绩?

耗时二十年打造的国之重器进入了读秒阶段。

4月8日1点01分50秒。

文昌发射基地的零号指挥员以沉稳的语音读秒: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点火,起飞!”

“零号”口令声落,文昌发射基地发射台处浓烟喷薄,长征运载火箭底部的烈焰喷涌而出。

轰!

巨大的轰鸣声响彻中国南海,搭载三十颗“紫微”反射卫星的长征火箭拔地而起!

最黑的夜,最亮的火焰,长征火箭急速升空。

舱内九百吨重的零下252度液氢燃料提供了强大的推力,起飞后的17秒,长征火箭不再垂直向上飞行,而是遵循程序拐弯动作沿地球的倾斜度飞行。

长征火箭越飞越高、渐行渐远。

起飞后的174秒,火箭助推器完成了它们的使命,与长征火箭主体脱离。

长征火箭尽情的放飞自我,起飞后的285秒,它飞出了大气层,保护有效载荷的顶部整流罩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与火箭主体分离。

火箭顺利飞出大气层是个重要节点,“光点计划”的首飞成功了一半。

距离文昌发射场几公里之外的铜鼓岭测量点紧张有序的开展跟踪火箭、测量数据的工作,最先进的测量设备和雷达将长征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第一时间传到三地的指挥大厅。

沈奇紧握双拳,专注的盯着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

数据显示,此时一级火箭燃料耗尽,一二级火箭分离,二级火箭的发动机启动。

“907,907!”沈奇凭他的肉眼和大脑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计算分析着长征火箭后续的飞行情况。和沈奇做着类似工作的是首都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

没人知道沈奇反复念叨的“907”代表什么技术含义,沈奇也没时间跟同事们解释。

“稳住,稳住啊!”章总师压抑着内心的激动与不安,激动是因为目前看来一切顺利,不安是因为仍存在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