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零三章 大清立国


“许先生回来了,芷若姐姐回来了。”几个人见到许朗和赵芷若忙起身打招呼。

“你们怎么还没睡。”赵芷若把儿子抱起来,“宝宝,有没有想妈妈?”

“今天太热了。”陈氏回答道,“小少爷也睡不着,我们出来凉快凉快。”

“依依和孝勇睡了吗?”许朗问道。

“依依姐睡了。”陈氏回答道,“我看依依姐这几天挺累的,天天都要去开会,回来还要照顾孩子。”

“没办法。”许朗在石凳上坐下,拿出一支烟点上,“司琴、墨画,你们再辛苦两个月,等到了八月份让芷若送你们进学堂。”

“真的吗,许先生。”司琴和墨画被惊了一下,“我们八月就能去学堂了吗?”

“这是许先生刚刚安排的。”赵芷若说道,“八月正好新的孩子入学,你们可以跟着他们从头开始学。”

第二天,许朗刚刚进了总参办公室冷天冰就找上了门。

“这是曾广贤去台湾的计划和新的扩军计划,你先看看。”冷天冰把两份计划放在许朗的桌子上。

“我说天冰,你怎么也变成工作狂了。”许朗边打开计划边说道,“刚刚开完穿越大会,就不能歇歇啊。”

“我倒是也想歇歇,魏阳那边催得紧,曾广贤马上就要启程了。”

许朗打开了台湾计划看了一会,拿起笔签上字:“这个没什么问题,报到军委会吧。”

“你再看看这个。”冷天冰又把扩军计划递了过来,“这个是新的步兵师的编制。”

许朗又打开看了一会:“天冰,这里面怎么没有骑兵,炮兵的数量也减少了。”

“这个步兵师是为了去越南和新加坡做准备的,那边不需要骑兵,也不需要太多的火炮。这个编制是韩万涛交给我的。”

许朗放下笔,将计划合上:“我觉得不太妥当,这个先一放,我去问问韩万涛的意思再做决定。”

涛敏回到了盛京。涛敏原本是不想回盛京的,但是阿济格惨败的消息传到了归化城,涛敏不清楚皇太极会有什么反应,恰好多尔衮找到了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涛敏决定和多尔衮一起回去一趟,希望能用称帝这件事安抚一下皇太极的情绪。

涛敏知道,再有7年,到1643年皇太极就挂了,多尔衮将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后来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大权在握。而榆林湾这次的表现也让涛敏开始怀疑榆林湾可能现在不怎么相信自己说过的那些话,因此在回盛京之前,涛敏旁敲侧击的和多尔衮长谈过几次,想把自己同多尔衮的关系拉近一些。

盛京的王宫里并没有见到阿济格的身影,涛敏知道皇太极是为了这次八旗的损失降罪于阿济格,阿济格也落了和当年岳拖一样的下场。

“多尔衮。”皇太极威严的坐在宝座上,“你这次能收降蒙古,找回传国玉玺,首功一件,本汗会好好的奖赏你。”

“多谢大汗。”多尔衮上前跪倒,“奴才还有一言。如今蒙古的传国玉玺已归我大金所有,这是天赐我大金,奴才恳请大汗能即皇帝位,大汗天命所归。”

“臣也附议。”范文程也出班跪倒:“大汗如能登基称帝,则可四夷臣服,万国来朝,实为我大金之幸。”

皇太极把头转向了涛敏:“镇国公的意思呢。”

涛敏跪倒奏道:“大汗称帝乃是天下所盼,将来大汗必将一统环宇,创万世之基业。”

皇太极哈哈大笑:“诸位请起。”

“不过大汗,奴才还有一言。”涛敏并没有起身,“大汗登基称帝是天命所归,但奴才觉得既然是称帝,我们现在的国号和名称应该换一换。”

“镇国公此话何意?”济尔哈朗问道,“我大金国号和建州女真有何不妥?”

“贝勒爷请听奴才一言。”涛敏站起身转向皇太极说道,“大汗既要称帝,则志在天下,中原是迟早要归属大汗的。只不过当年宋金对峙,连年征战。而榆林湾正是先宋遗民,如果我们还用女真和大金的名称恐怕中原人心难服。”

范文程点了点头:“镇国公所言甚是,但不知镇国公想如何改?”

“大汗,范先生,我们将女真改作满洲如何?”

“满洲?”王宫里的诸贝勒纷纷议论起来,“满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说法。”

“诸位,诸位。”涛敏放大了声音,“中原自古便有五行五德轮替之说,明朝为火德,满和洲的汉字都为水旁,以水克火、以清代明,此为其一。其二,我们大金语言和蒙古语中“满洲利亚”意为吉祥、幸福、平安的土地之意,改作满洲意喻我族千年吉祥,万年昌盛。其三,我朝光启东土,每岁西藏献丹书,皆称曼珠师利大皇帝。曼珠,乃吉祥之意,是对文殊菩萨的称呼,汉字作满洲。我们今取其意,乃是祝我大汗同文殊菩萨一样佛光普照,恩泽天下。”

皇太极满意的点了点头:“不知先生想将国号改作什么?”

“回大汗,国号改作大清。”涛敏回答道,“清同金在大金语言中同一发音,汉字也写作水旁,亦有以水克火之意。”

皇太极从宝座上站起身:“就依先生。还望先生择一良日,朕要诏告天下,我大清建国。”

1636年7月,比原先的历史上晚了2个月,蒙古、朝鲜等各地使节齐聚盛京。皇太极登基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女真为满洲。大封群臣,涛敏被封为郡王,涛功被封为贝勒,大清立国。

与此同时,张海正率领着50名陆战队队员跋涉在陕西黑水峪的周边寻找着高迎祥。50名陆战队员全部黄衣黄裤,用布遮了嘴脸,连脚上的鞋也脱掉了榆林军的军靴,换上了明朝的普通牛皮靴。一人双马,配备了线膛枪,但凡能暴露身份的东西一律没有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