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31章 两组镜头(1 / 2)


《钢琴师》这部电影,殷俊前世看过几遍。

回到了这一世,他也看过了原版的《钢琴师》小说。

应该说,电影对小说的还原度是很高的。

无论是背景还是人物塑造,还是关于惨烈场面的描绘,都是很深刻。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它讲述的就是席皮尔曼在这么6年的时间里面,怎么一次次的见到危难、遭遇危难、逃过危难的故事。

其实殷俊对《钢琴师》这样的电影,不算很喜欢,因为它很是残忍。

整部电影里面,几乎都充斥着大量的屠.杀镜头,而且非常的真实和血腥。

那些被德国人用各种方式杀掉的男女老少,都那么血淋淋的出现在镜头里面,很容易让人看得不适。

可它却又是那么真实的出现过的事情,就像是日.寇在我们国家犯下的那些滔天罪孽一样,大家会下意识的去逃避不愿去想,但它却又是那么的真实和惨痛,让人想着就揪心。

殷俊没有把这些场面去掉的意思。

看了那么几百部的电影,又拍了这么几年电影,殷俊也算是明白了,《钢琴家》的成功原因,恰好就是它以一种惨烈又不加掩饰的方式,展示了犹太人遭受的痛苦劫难。

且不说电影学院的那群老头子大部分都是犹太人,单说这种还原历史的最真实感,便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汤姆汉克斯已经减肥到脸颊消瘦的样子,虽然体重还是正常,可也没有了之前的圆润。

这还只是开始,等到席皮尔曼一个人躲在空空的街道房子里、等到他被德国军官善意的藏起来,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那个无比消瘦到差不多只有骨头的样子,才是汤姆汉克斯的难关。

就如同殷俊跟卡尔森说的那样,《钢琴家》的场景非常多。

除了有一半都可以在街区、在房子里面拍摄外,另外一半的火车站、荒野、工厂等等区域,也是很重要的。

这些场景,卡尔森在考察的时候早就已经定好了,拍摄队伍还将前往波兰的华沙附近取景。

但这个街区却也是最重要的区域。

无论是一开始德军的轰炸;还是德军进城;还是夜晚拉出人来,让他们奔跑却开枪射杀的场景;还是犹太工人们夺取武器想要反抗,结果被德军用炮轰开大厦、街区混战的场景;还是德军挨着房子用火焰喷射器扫荡的场景……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街区拍摄的。

当然了,席皮尔曼为了躲避被火焰喷射器烧死、而跳墙跑进被盟军轰炸后的破碎街区,还有最后老大哥军队进入街区,他被发现后的场景,那都是最后了。

那需要把整个街区给毁掉大半,然后还要加电脑特效,制作时的画面修正等等。

总而言之,殷俊对现在的这个建设街区,并不是那么的满意。

虽然在卡尔森等人看来,已经是比较接近书里的描述了。

但谁叫殷俊是看过几遍电影的人呢?

对于这个虽然有些变化,可大致上都能看出来,就是一个地方的街区,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可以说,没有在这里发生的故事,整个《钢琴家》的氛围,就会减弱大部分。

因此,殷俊肯定要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一些改变。

当然了,整个儿的工程,差不多都是二十天左右做好的,卡尔森已经做得不能再好了,殷俊也没有苛求,只是让他继续的努力改造。

反正先拍的都是房间里的戏,再等几天,这些房子的内部都干燥了之后,再去做装饰和修改,也是来得及的。

剧情的一开头,除了几十秒的40年代华沙老摄影资料之外,开场就是男主角席皮尔曼在广播台的录音室弹钢琴的情形。

而这个场面,却是和德军飞机轰炸华沙是一起的。

因为广播大楼非常宏大,所以这个镜头剧组是进入布拉格市区,临时租赁了一座大厦来拍外景。

至于那个轰炸气流、导致房间玻璃碎掉,水泥和杂物飞扬的场面,则是可以靠后期制作来做出效果。

整部戏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席皮尔曼一个人,只要汤姆汉克斯准备好了,那么便可以开拍。

殷俊拍的第一个镜头,是汤姆汉克斯正在弹钢琴的一双手。

许多观众都没发现,其实导演是有一定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