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百二十四章 时机(1 / 2)


辽东,抚顺,出巡至此的宇文温,身处露天煤矿矿区,看着矿区内忙碌的人影,听着机器的轰鸣声,又看着煤场堆积如山的煤炭,只觉心旷神怡。

他头戴“安全盔”,身着工作服,脚穿“劳保靴”,宛若寻常矿井职工一般,站在矿区高台,俯视着宛若脸盆的露天煤矿矿区,时不时问陪同参观的技术人员一些问题。

抚顺为汉时玄菟故地之一,后为高句丽所占,自辽东之役后,重归中原朝廷管辖,宇文温知道后世大名鼎鼎的“抚顺煤矿”,于是将这里改名抚顺,然后投入人力物力勘探煤炭矿脉,然后进行大规模开采。

因为是“照着答案答题”,而煤矿的开采技术、管理制度,和叶城平顶山煤矿相同,所以抚顺的煤矿开采进度很快。

如今是明德十九年,八年时间过去,抚顺的露天煤矿已经初具规模,矿区的运煤轨道上,现在已经有了小火车在运转。

夏天才在中原鄂州试运行成功的火车,其技术很快便推广到全国各主要煤、铁矿区,各矿区的蒸汽机技术人员根据技术原理,用矿区现有的蒸汽锅炉、蒸汽机配件,自制拉矿小火车,直接就在矿区现有轨道上跑起来。

这种自制小火车虽然有些简陋,但性能基本堪用,能在正常坡度的运矿轨道上,拉着平日里得许多匹马分组拖曳的矿车一起动,以时速二十里的速度(上坡)往出口走。

煤矿不缺煤,所以有了这种新式的运输工具后,矿区节省了大量人力、马力,不仅运煤速度快了许多,而且还能投入更多的人力开采煤矿,增加日开采量。

当然,这种小火车还可以拉人,矿工们乘坐小火车下矿、出矿,省力又省时,同样可以提升采矿效率。

宇文温看着行走在蜿蜒轨道上的运矿小火车,听着小火车的轰鸣声,仿佛听到了时代的脉搏。

铁路,是工业社会的血管,火车的轰鸣声,就是工业社会的脉搏,沿着铁路布设的电报线,宛若神经,而充足的煤炭供应,就是支撑工业社会的粮食。

这几样,如今在宇文温的努力下都有了,虽然当今社会距离工业社会还远得很,但他亲自种下的种子已经长成幼苗,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中原是这样,辽东也会如此。

有了蒸汽机的帮助,荒废多年的辽东,很快就会变成一方热土,人们用蒸汽抽水机排干沼泽,用蒸汽机抽水机浇灌农田,用铁制农具开垦土地,让无数荒地变良田。

有了土地和粮食,还有安全的定居点,就会吸引更多的百姓到辽东定居,随着大量中原百姓涌入辽东定居,拿着火铳、火炮守卫家园、开辟定居点,辽东再也不会出现什么渤海国。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蒸汽机械大规模在辽东普及,而要让蒸汽机械运转起来,就得有充足的煤炭供应。

所以,抚顺煤矿及时出现了。

这个露天煤矿的煤品质不错,矿脉很大,所以将来的开采规模会越来越大,出产的煤炭就近走水路往上、下游地区输送。

有了抚顺的煤炭供应,加上火轮船作为运输工具,辽水及其主要支流地区沿岸城池就不会缺煤,到处轰鸣着的蒸汽机械,宛若一个个心脏起搏器,让辽东的“心跳”越来越快,越来越有力。

宇文温在高台处待了一个多小时,对矿区的现状很满意,但他不急着走,而是转到矿区办公室,和技术人员们座谈。

抚顺煤矿是在中原采矿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这些来自中原的技术人员之中,有许多来自鄂州大冶,也有许多来自叶城平顶山煤矿,大多是从事采矿多年的老手。

大冶地区的铁矿、煤矿,是在宇文温当年地方官任下得到大规模发展,后来有一批人调到叶城平顶山去开采煤矿,所以如今在抚顺煤矿主持工作的技术人员,有许多人算是宇文温当年的老部下。

老部下远离家乡,来到遥远的辽东开矿、定居(支边),宇文温既然出巡辽东至此,自然要召集老部下座谈,嘘寒问暖,听听大家的心声。

问大家在辽东是否住得惯,过冬情况如何,和家乡通邮方不方便等等。

宇文温做过多年地方官,所以对于实务很熟悉,问的问题都是和技术人员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听得大家说在辽东过得很好,宇文温很满意。

随后又问那些年轻的技术人员们,东海婢如何。

东海婢,是来自东海百济、新罗以及高句丽、倭国的婢女,统称“东海婢”。

中原的商人,从东海诸国商人手中购买这些穷苦人家出身的婢女,好吃好喝调养,然后教汉语、礼仪,转卖给中原有钱人,这样的买卖已经成规模。

如今东海婢和昆仑奴并称,在中原大受欢迎。

在大庭广众下问这个问题,确实有点那什么,更何况是天子亲口问,宇文温自己却无所谓,毕竟这也算是关心臣子,然而在场年轻的技术员们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一个个面红耳赤,尴尬得不行。

几个年长的技术员见着如此情形,赶紧出来救场:“陛下,东海婢能做家务,能体贴人,能暖榻,好得很。”

“那就好,家里就是得有人操持。”宇文温点点头,对于这些年轻人的尴尬很理解,“大家白日里上班,在矿区累死累活,总不能回到家,还得自己做事。”

“男人嘛,总是要成家的,然后有了儿女,才好对父母、对祖宗有个交代,不然大家千里迢迢来到辽东支援大开发,结果奔波多年依旧孤零零一个人,这像什么话?”

宇文温是男人,当然理解男人的需求,虽然“支边青年”们不一定真的找不到媳妇,但朝廷适当给予“帮助”,解决个人需求,这也是“人性化执政措施”。

中原的年轻男女比例还没到失调的地步,但对于“支边青年”(支援边疆开发的有为年青人)来说,愿意跟着他“支边”的女子未必好找。

所以,表现出色、年终考核优秀的人,官府以婢女进行奖赏的做法,很能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至于奖赏的婢女是普通婢女还是东海婢,其实都没什么。

而在辽东,东海婢成了官府奖励表现出色吏员、技术人员的“奖品”,让许多远离中原家乡到辽东为朝廷效命的人员有了生活伴侣。

至于这“生活伴侣”会成为正妻还是小妾,那是“获奖者”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