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百零四章 民国高仿(1 / 2)


王之轩有些为难地说道:“小俞啊,不是我不想管,关键事情已经过了五年了,而且当时老俞又没有提出异议,也就是说他当时已经认为东西是真品,本来就已经很难办了,又是在我们这种特殊的圏子,他想再找于自明算账,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说基本为零。”

孟子涛加了一句:“除非于自明自己亲口承认他故意拿赝品蒙人。”

除非特殊原因,这种可能性肯定是没有的。

俞高民的儿子摇了摇头:“哎,还是算了吧,就当吃一堑长一智了。”

这个时候,俞高民拿着瓷器出来了。

只见这件瓷罐形制规整,制作精细。通体纹饰均以釉下青花线勾勒轮廓,并以釉上绿彩填绘。蓝线绿彩,给人以清新典雅之感。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赶珠纹,隙地饰云纹,肩、胫部分别绘八吉祥及变体莲瓣纹。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款字工整。

看到这件瓷器,王之轩的神色有些凝重,他先上手观察,过了十几分钟,才让孟子涛接着鉴赏。

王之轩等孟子涛鉴赏完后,说道:“子涛,谈谈你的看吧。”

孟子涛点了下头,说:“在青花勾线内以一色绿彩填绘的工艺是斗彩的一种装饰,始见于明成化时期,传世有成化卷枝纹瓶和云龙纹盘。清代烧制的绿彩斗彩器以云龙纹盖罐最为典型,并以此为固定模式从清康熙至以后各朝历代相传,仅形制略有变化。”

“而这一件瓷器符合当时的制作工艺,尺寸、图案等方面,分毫不差,基本上光看不上手,没几个人能够看得出这件瓷器有问题。而上手之后,其差别也非常小,只有色料方面的差别最为显眼。”

“一般来说,乾隆时期官窑彩料的配置十分讲究,而且经过月余的贮藏后方可使用,使用前还要尽可能地研磨得极细极匀,而且还要使用油料当调和剂,使色彩滋润而微泛一层油光,而此器上的色彩黯淡不够光亮,肉眼观之,发色的明度及滋润感均较真品逊色。这也正是其最大的破绽。”

俞高民苦笑道:“是呀,老鲁也是这么跟我说的,说这些都是民国期间的高仿,连岳彬、沈吉甫、梁培这样的大收藏家、大鉴定家都真假难分,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予以准确鉴定呢?说我在这上面打眼其实也算不上丢人。”

王之轩说道:“是的,这件器物不出意外,应该是出民国时期京城德泰的刘勉之之手。”

清王朝覆灭后,受袁世凯之命,郭世五在瓷都聘用、集中了原烧造官窑瓷器的大量人才,花费极大气力,烧造出了“不是雍乾官窑、胜似雍乾官窑”的瓷器。袁世凯倒台后,继郭世五之后,又有京城刘勉之去瓷都仿制官窑瓷器,他在郭世五先期营造的摊底上,将雍正、乾隆的官窑仿制水平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说他从当时官方的古玩陈列所(故宫博物院前身)取出样品,又经当时京城古玩行的著名鉴赏家指导,在十分秘密的情形下进行——签合同、限量仿制,每样只仿一、二件。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民仿官”是从民国六年开始的,刘勉之当时是德泰细瓷店的副经理,被誉为“民仿官”第一人。

德泰仿制官窑瓷器在当时名气很大,京城收藏家、古玩行人、故宫博物院的人都与刘勉之有来往。刘勉之为他们烧造了不少足以乱真的明清官窑瓷器,如给津门古董商仿制的康熙官窑青花群猴嬉戏图凤尾瓶(此瓶后卖给了北洋政府一位下野的督军),给京城最大的古董商岳彬仿制的康熙官窑五彩鹦哥(后销往美国,东瀛和法国也有五六只,国外一直当作珍品收藏着)。

想想看,连国外的大博物馆都不能分辨,普通人能够辨别出真伪吗?或许连于自明当初也没有看出这件瓷器有问题,以他的性格就更不可能承认这件事情了。

王之轩说:“老俞,不是我泼你冷水,这件事情你要找于自明的麻烦,非常之困难。”

“是不是基本没有可能?”俞高民见王之轩沉默,知道了他的答案,心里很无奈,这可是他这辈子吃的最大的一个亏了,想想都觉得憋屈。

“其实,最令我生气的还是于自明的态度,全程都没给我好脸色看,最后我差不多是被他轰出门的。”俞高民愤怒之色溢于言表。

俞高民的儿子听了这话也很气愤,嚷嚷着以后有机会要于自明好看。

孟子涛心道,就于自明那个性格,你去问他要钱,他不轰你走才怪呢。不过,对于这件瓷器,他有点想法,于是说道:“老俞,这件器物你想怎么处理?”

俞高民唉声叹气地说:“哎,我现在开刀要花钱,先卖掉现说吧。”

俞高民的儿子不满了:“爸,您这说的什么话呀!治病的钱您就别想了,一切有我。”

俞高民说:“好好好,有你,不过我看到它,心里很不舒服,还是早点卖掉吧。”

孟子涛说:“这件瓷器转让给我怎么样?我出五万。”

“五万?”俞高民有些惊讶。

孟子涛微微一笑:“是的,就这个数,至于原因我就不跟你多说了。”

俞高民看到孟子涛的笑容,误会孟子涛准备拿这东西去坑人,不过这还真不是误会,只不过想要坑人的不是孟子涛,而是钟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