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4章 御书房同知(上卷完)(1 / 2)

第104章 御书房同知(上卷完)

辰国元昌帝二十六年,这一年,绝对是辰国历史上可以称得上是浓墨重彩,打破了诸多常规的一年,也开创了许多前朝历代未曾有过的新例。

从大年初一的一道圣旨,便掀开了这意义非凡的一年。

按照国制,初一这一日,辰时刚到,百官就要进宫给皇帝朝贺,这时候,天儿还未完全放亮,但是举朝的大殿两边却都分列了各种仪仗队伍,百官也已经按照品级站列在大殿内外,就等元昌帝出现了。

与往年一样,若非是升官晋级,百官的位置是不会有变化的,但是,今年,但凡进入皇宫品级足够高而进入大殿的人,都发下了一个意外情况——原本应该满是男子的大殿中,却站了一个清丽女子的身影,流苏髻,青锦衣,白梅点点,点缀于上,与整个大殿中穿戴了正式的官府的百官形成鲜明的对比。

已经进入大殿的百官,有人面面相觑,但终究是没有人上前去要如何。

玉无玦站在大殿前方的位置,神色悠然,除了在一开始的时候回头对着让大殿之中升起一些诡异气氛的阮弗点了点头,之后两人倒也各自相安并无攀谈。

玉无痕倒是显得急躁了一些,挪动了脚步往玉无玦身边而去,“四哥,真的没事么?”说罢他又往阮弗的方向看了看,只看得得到一脸沉静的阮弗。

“她能出现在此处,自然是得了父皇的旨意。”玉无玦瞥了一眼看起来并不放心的玉无痕,而后淡淡皱了皱眉,“回去站好。”

“哦……”玉无痕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不过在这样的场合倒也不敢多说什么。

而站在大殿中的诸位皇子,却是心思各异,这种场合,一般连皇后都会避开而不参加,如今阮弗出现在这里,不得不让人对元昌帝的心思多了一些猜测。

玉无临的位置在玉无玦的身后,自然听到了前边玉无痕与他的对话,扯了扯唇角,“如今四哥可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五弟还是慎言的号。”最前边的玉无修开口提醒道。

玉无临见此,只好闭口不言,可看着前方的眸中多少带着不甘。

只有玉无惊,不动声色,连带对玉无央和玉无镜的眼神传达也是视而不见。

直到大殿门口再传来几位官员的声音。

“右相今日也早啊,这还有半刻钟才到朝会之时呢。”

“左相也早。”

“可不是,今年文老大人抱病在府,不知是哪位大学士来宣读贺词啊。”

“此事,陛下自会有定夺,你我倒时便知。”

声音渐渐传入大殿之中,左相惊讶一声,“这……不是右相府上的大小姐么,怎么会在此处?”

阮弗回头,对一脸惊讶,明显夸张了的左相点了点头,“左相。”

对于阮弗的出现,阮嵩也感到意外,可他到底是经历过了多年官场生活的人,很快就收敛了心神,沉声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阮弗微微扯唇,“自然是陛下有旨,所以女儿才会出现在大殿上。”

周边的人皆是不动声色,但是自阮嵩出现之后,大家的注意力都纷纷往这边而来,虽是心中有所猜测,可当真听到是元昌帝下旨让阮弗出现的时候,心中都别有滋味。

阮嵩也不能说什么,看着身边几个比较相熟的人纷纷道,“阮大小姐功名卓著,按理说也当受些封赏,左相,恭喜恭喜。”

“是呀,恭喜左相,恭喜阮大小姐了。”

阮弗只之淡淡点头,倒是阮嵩,有些尴尬地应下了众人的祝贺。

左相凤鹤轩也笑道,“有女如此,右相真是让人羡慕啊,不像我家沫儿……唉……”

说罢,凤鹤轩别有意味地看了眼阮弗,也朝着自己的位子上去了。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元昌帝出现。

元昌帝一出现,视线便在阮弗停驻的地方停留了一瞬的时间,而后面对大殿中明显能够感知到的微妙的气氛却如同没有看见一般。

朝会还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先是百官按照品级进行贺寿,而后是朝中具有名望的大学士来宣读新年贺词以及为过去的一年做陈述,而后百官再朝拜,元昌帝赐茶,而后大年初一的这场朝会,大概也就可以散了。

然而,今年,百官在拜之后,元昌帝笑眯眯地让百官平身了,甚至还好心情地祝贺众位爱卿也合家欢乐之类了,皇帝难得的祝词才刚刚说完,元昌帝便转身对着安成道,“安成,宣纸吧。”

宣旨?这时候宣读什么旨意?众人面面相觑,但还有有人想到了今日意外出现的人。

当初阮弗就是孟长清的消息传回朝中的时候,不知道引发了多少议论,而从南华退兵到东楚倾覆,孟长清,也就是阮弗,在其中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

安成的手中一直拿着一卷明黄的圣旨,众人只见笑眯眯的早已做惯了这等在这大殿上宣旨的事情的安成,慢慢打开了圣旨,清了清嗓子,“阮弗接旨。”

阮弗应声而出,“阮弗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君虚中以求治,实赖股肱之任臣;拜手以陈谟,必恃学力之精。今有女阮弗,滋本朝右丞相阮嵩长女,学贯经史,才通世务,属文切事,游达有方。乃先帝谋圣白莫如唯一弟子孟长清,前有退敌之功,后有练兵之能,于国之益,不胜言举,据以考据,特受御书房同知,钦此。”

“阮弗接旨。”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年初一这一日,阮弗在大殿上受封御书房同知的事情,已经在极快的时间之内传遍了用嘉城的大街小巷,为此,又是引发了一场在热闹的大年中依旧占据了大部分人心神的一场议论。

原本应该在家过年的许多人,在散朝之后,却纷纷出府,往招贤馆而去。

而今日在朝中为官的众多官员,在散朝回家之后,不是如同往常一般出府拜年,而是将家中的最有希望的继承人,纷纷召进了书房,从朝堂延伸到府门,因为一个圣旨引发的反应,超过了所有人的期待。

宣王府中,玉无衍有些气急败坏地道,“御书房同知?这是什么东西,又是什么官品?自辰国开朝以来就没有过这个官名,父皇这是想要做什么?”

玉无临冷哼了一声,“事情还不明显么?父皇这是打算重用孟长清了。”

玉无临神色中还有一些隐忍,玉无岐看了看两位情绪过激的哥哥,对于今日的事情,他更多的是意外,只好道,“皇兄,阮弗被父皇授衔,也总比直接成为四哥的人要好吧。”

玉无衍与玉无临对视一眼,眼中的怒气渐渐消退玉无衍拍了一下玉无岐的肩膀,“十一弟,关键时候倒是你看得明白一些。”而后看向玉无临。

玉无临眼中也闪过一层笑意,“倒是我们心急了。”而后脸色又一沉,“别忘了,她是白莫如的义女,白莫如与老四是什么关系。”

“那也是这么多年的事情了,就算如今白莫如在京又如何?皇兄,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咱们退而求其次,只要阮弗生变,都会轻易被口诛笔伐,既然她不好好隐姓埋名做她神秘的孟长青,非要来永嘉,咱们又并非非她不可。”玉无衍劝道。

玉无临沉了沉眸,最后只轻轻点了点头。但是他说的话与所言的事情却是不太一样的,“即便不是非她不可,但这个人,总是要争一争的。”

玉无衍与玉无岐对视,有些郑重点头。

外边不知已经传了多少关于这陌生的御书房同知的消息,阮弗便是散朝之后便回府了这时候不用多想也知道外边的情况如何,毫无意外的,不知有多少人不知这御书房同知究竟是要做什么的。

阮明轩在阮弗屋中的一角看着阮弗为他挑选的用于启蒙的书本,却也时不时回头看着盼夏与阮弗说话,显然,注意力早就已经不在书本上了。

阮弗对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休息一下,盼夏只着急道,“小姐,难道日后你也要向相爷一般日日入朝了么?”

她实在想象不出穿着一身官服带着一顶官帽的阮弗日日出现在朝堂上会是什么模样。末了似乎想起了什么,又道,“不对,一般授官不是都会发放官服的么,小姐好像没有。”

青衣端着一盘点心进来,听到盼夏这句话,笑了一声,用手敲了敲她的脑袋,“就你有许多疑问。”

盼夏不满的瞪向青衣。

阮弗淡淡瞥了她一眼,道,“御书房同知,说白了也不过是一个闲职,陛下有诏,我才会进宫,平素若是无事,自然是在府中。”

“闲职?”盼夏惊讶道。

阮弗笑笑,“算是闲职,这是开朝首开先例的职位,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协助陛下理事,这自然包括任何陛下随时随地可能想到的事情。”

盼夏黑溜溜的眼睛一转,“岂不是说,小姐的权力很大?”

阮弗抿唇不语,这御书房同知,虽然是新官职,但是,元昌帝已经明令说明御书房同知具有什么样的权力地位,直属皇帝,只需要对皇帝负责,但凡领命,职权与百官皆是分开,可以高比丞相,甚至权同王侯。当然也可以与一般四五品的官职没什么差别,甚至可能还低落道与翰林院编修啊之类的差不多。

盼夏抚掌一笑,“那就好!”

青衣拍了拍她的脑袋,“就你想法多。”

盼夏呵呵一笑,“小姐,陛下赐下了御书房同知的宅院,我们要搬出府么?”

阮弗摇了摇头,语气里听不出是什么情绪,“这事儿不急。”

她这话一说出来,坐在她旁边的阮明轩却无声抓紧了她的袖子,眼中带着一丝惊惶无措的祈求。

阮弗笑着抚了抚他的发顶,却也没有做出什么承诺。

这世上的人,不管是谁,都不能成为另一个人永远的依靠,或许,只能让他成长。

——

元昌帝今年,注定是过不得一个好年了。

年初五一过,御笔开封,便有不少折子纷纷往御书房送去。

虽然还在休朝,不过元昌帝在御笔开封的时候就已经入御书房了。

那些折子,自然是都一一摆放在了他的御案上。

见到御案上的折子,元昌帝扬了扬眉,“今年众臣可真是尽心啊,这大过年的也不忘政事。”

安成笑而不语,他知道元昌帝多少能猜出折子里的内容。

元昌帝轻哼了一声,饶有兴趣得抽出了几本来看,便撇撇嘴将折子放在了一边,“去晋王府宣让晋王进宫协助朕处理政事,这大过年的,也是劳心。”

安成应了一声,转身出去着小太监往晋王府中传旨了。

将众臣拿上来的折子丢到玉无玦的面前,元昌帝努努下巴,“你看看。”

玉无玦只是翻了一本,眼中并没有多少意外神色,“父皇若是不知该如何处理,儿臣不介意帮父皇处理。”

元昌帝没好气地看了一眼玉无玦,“朕是天子,还需要你来教朕如何处理国事么?”

“儿臣不敢。”

元昌帝再将几张折子甩到玉无玦的面前,“朕让你来看,不知让你来告诉朕你会处理这些事情的。”

“既然父皇不用儿臣处理,儿臣自然不会勉强,如今她是御书房同知,这些折子,多少也可以经过她的手,她来做,不会比儿臣差。”玉无玦淡淡地道。

元昌帝看了他半晌之后,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朕既然做了,这些便都是意料之内的事情,找你来,不过是想听听你的看法如何罢了。”

玉无玦抿了抿唇,在元昌帝的叹气中,还是缓了缓脸色,“不过是一些纠集在一起的势力罢了,若说背后没有人主导,定然不会如此齐整,既然已经有人挑起了事情,也总要让父皇的御书房同知在朝堂上露一手,从一开始,就将这种怀疑彻底打消了。”

虽是容色一点也不严厉,可玉无玦开口出来的每一句话,却都带了一股彻底的狠绝。

“玦儿,这可不像你平日的作风。”元昌帝皱眉道。

“儿臣做事,因时因势,还是父皇只想要一个名头上的御书房同知么?”寻常皇子,如何敢如此与他说话,元昌帝在心中有些怅然,却又有些骄傲地想着。

他最后还是摆了摆手,叫安成将那些折子全部放回了该放的地方,“初七之后,叫那丫头来御书房理事吧,这谁惹出来的事儿,谁去处理。”

安成小心翼翼地应了一声,元昌帝轻轻打了一个呵欠,“午后了,你也回去吧。”

不知为何元昌帝声音带了一些落寞与清寂的味道,他站了起来,安成便立刻上来扶住了元昌帝,元昌帝不知为何苦笑一声,叹了一口气,“人老了……”

安成心中一个咯噔,“皇上,这话说不得。”

玉无玦皱了皱眉,还是站起身,“父皇慎言。”

元昌帝只笑着摇了摇头,看着已经比自己高了一个头的儿子,他实在不太像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的元昌帝,还是很意气风发的,只伸手拍了拍玉无玦的胳膊,“那丫头,倒是有些像你母妃年轻的时候,一般争强好胜。”

提起故去的皇后,极少的,玉无玦没有第一时间抵制元昌帝,元昌帝似乎也不再多言,往外而去。他原本还想要说什么的,最后张了张嘴,还是什么也没有说。

唯留下玉无玦一人,站在原地,低眸沉思。

最近这一年,他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元昌帝偶尔透露出来的无力之感了。

出了御书房,尚未走到宫门口,便见玉无寒与玉无凡两兄弟一道进宫,见到玉无玦似乎也有一些意外,“四哥,你要出宫了么?”玉无凡道。

玉无玦点了点头,玉无寒只道,“今日我们进宫与母妃小聚,母妃许久没有见过你了,可要一道去一趟。”

“不必了,你们去吧,替我向惠妃娘娘问好。”

说罢,玉无玦没有再说什么,便往宫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