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第101节(2 / 2)


  第二年穆白芷来了江南, 穆空青得知了穆白芷和穆白芍离家的消息。

  第三年穆空青在除夕夜和同窗们一起玩飞花令,玩到最后整个人头昏脑涨, 即便他滴酒未沾,回去后也有种神志不清的感觉。

  今年是他唯一一次自己过年。

  穆空青坐在窗口,看外头火树银花,街上人流如织。

  若是换个心思敏感些的, 这会儿孤身一人在窗前看着外头的热闹,怕是得千愁万绪涌上心头。

  然而穆空青坐在窗口吃着点心吹着冷风,满脑子都是此情此景但凡是个读书人都得赋诗一首。

  可惜穆空青赋不出来。

  他还有半年就能回家了, 与家中的通信也未曾断过, 思念虽有,但远远不到能叫他诗兴大发的程度。

  于是再一次追求风雅失败的穆空青, 一怒之下又写了篇主旨为感叹自己写不出诗的《除夕绝句》。

  多少也是首诗, 今夜也不算全然闲着。

  穆空青收拾好笔墨,在心里安慰自己。

  开年之后,书院送别了一批进京会试的学子。

  因着张华阳也在此列,穆空青还特意前往相送。

  临别时, 穆空青笑道:“华阳兄且在京城等我三年,三年后,我必要再尝尝华阳兄家那位大厨的手艺。”

  张华阳意气风发地应下,而后转身上马。

  与穆空青同行的尤明澄格外舍不得这位学兄:“华阳兄这一去, 也不知能不能再回书院了。”

  穆空青:“你可说点儿好听吧。”

  进京会试后若是不回书院了,那基本都是一举高中了。

  永嘉书院此行的这几十名学子中,估计没人希望在放榜后自己还得回到书院学上三年的。

  尤明澄毫不在意地笑笑:“那就希望我三年后能与你一同进京,去尝尝华阳兄家那位大厨的腌肉手艺。”

  尤明澄这话说得走心。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书院中这些年轻秀才们,就如同彼此竞赛一般,一个比一个用功。

  有意乡试的学子们埋头苦学,被罚的就成了新入书院的那群学子。

  尤明澄在百忙之中,还不忘同他新结识的朋友介绍南苑门前的那片桂湖,还特意嘱咐人家要卡着入夜之后、宵禁之前的那段时间去,说这些都是学兄通过血泪教训积攒下的经验。

  听得那少年眸中流光溢彩,看着尤明澄的目光中满是感激。

  然后毫不意外地,穆空青在搭建号房的队伍中,见到了那少年学子的身影。

  穆空青感叹一声,回了学舍之后挥毫泼墨,为永嘉书院的这般传承留下了一篇篇颂词。

  七月季考过后,穆空青又去见了杨山长一次。

  他将自己这些日子以来写过的清江府乡试题全部带上,在杨老山长哪儿磨了整整一天。

  第二日,穆空青便收拾好了行囊,与杨思典一起踏上了回乡的路。

  从永嘉县到清江府,基本都是先去江都,再由江都码头转水路北上。

  只不过因着风向和水流的缘故,由江都到清江府的水路,往往不如由清江府南下那般顺畅。

  穆空青当初从清江府到永嘉,用了约莫半月的时间。

  此行为保险起见,两人足足提前了一个月出发。

  穆空青没有带书,反倒是带上了自己的几本手记,以及他抄录下来的清江府历代解元答卷。

  杨思典倒是带上了几本注释手书。

  两人在船上时,时常互换书籍、探讨学问,穆空青也看过那几本注释,与当初杨思典赠予他的那三本注释,应当是出于同一人之手。

  这几日风向不佳,船只行进速度慢了不少。

  穆空青与杨思典带上船的书都看得差不多了,两人也不好见天地待在屋里,便时不时出来甲板上看看沿路的风光。

  此时正是乡试时,南下求学的北方学子也都纷纷返程,穆空青他们所处的这艘船上,便有几位同样是要返乡参加乡试的学子。

  先前这些学子们大多都关在屋里埋头苦读,少有碰面的时候。

  这几日约莫着大伙儿带来的书都看完了,船上这样偶有晃动的地方,也实在不适合动用笔墨,便常有人来甲板上透风。

  这么一来二去的,穆空青也就同他们熟悉了起来。

  这其中有一人,该说不说地,同穆空青还当真有些渊源。

  当初穆空青在周秀才的私塾中,仅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从丙班升到了甲班。

  私塾中不服的人不少,但光明正大地提出了质疑的,却只有那一人。

  那人名叫王启敬。

  当初周秀才在公布升班考校的成绩时,王启敬曾当众提出想要看看穆空青的答卷的要求。

  在看完答卷后,王启敬也毫不犹豫地向穆空青道了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