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第60节(1 / 2)





  皇家烧火的柴禾都比外头的好些。是上好的整根木材锯成手臂长的一段,然后再用斧头劈成十几片,十分耐烧,灶里扔上五六片,烧一刻钟是没问题的。所以让旁边的人代为添柴,自己暂时离开,对有泰来说并不太麻烦。唯一的不便就是欠了别人的情,下次就要提别人看火。

  平安还是耐心的将有泰劝了回去。自己又在树荫下坐了一会儿,然后咬牙重新走进了房间里。他不敢进去太多,就在门口处找了个地方坐着,慢慢适应这里的温度。

  坐了两个时辰,平安整个人都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看着十分吓人。不过没有再晕过去,而且时间长了,对这种温度,似乎也不是那么不适应了,平安觉得十分欣慰。

  到了放饭的时间,平安坐在树荫下,一边吃饭一边问有泰,“屋里那么闷热,为什么不把生火的地方放在外面?”

  “下雨了咋办?”有泰问,“木柴都打湿了,火就烧不起来了。”

  平安无言以对。

  他闷着头吃饭,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改革,必须要改革!

  要是锅炉房始终都是这样的话,平安觉得自己可能等不到离开这里的那一天了。

  像是察觉到了他的想法,有泰弱弱的解释,“夏天便是这般,倒冬日就好过多了。”

  是啊。到了冬天,外头冰天雪地,他们守在灶前,仍旧热得汗流浃背。那所谓的“好过多了”,平安想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并不觉得一冷一热、忽冷忽热的就真的会比现在好过。

  “除了烧火,还有别的活计吗?”平安终于问。

  要是有别的能干的活儿,他就想办法转过去吧。烧火这门技术活儿真的不适合他。

  有泰瞥了平安一眼。平安发誓自己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了蔑视,虽然有泰在他看来是个十分实诚的好青年。因为有泰接着说,“还有专门提水的,要力气大的,我都没选上。”

  这个“都”字运用得简直巧妙非常,平安几乎是迅速的领会了他话中的所有意思:连我都没有选上,你这个小身板,就别想了。

  平安:“……”

  即便有泰不说他也知道那才是绝对的体力活,估计工作强度堪比在工地搬砖。好吧,果然还是烧火更适合他。技术活儿才是他的领域嘛!

  接下来的几天,平安每天都往里移一段距离,慢慢的接近了火灶附近。与此同时,他开始思考后世那些锅炉是怎么烧的,总不见得条件还像现在这么恶劣吧?不过……那时候好像都是烧煤的,一车煤倒进去估计够烧一整夜了,不用人守在旁边也不奇怪。

  难道他还要先出宫去想办法把煤给开出来吗?

  他上辈子干的真的不是地质勘探的工作,只知道山西多煤老板,别的一窍不通。

  在开采煤矿之前,还是将锅炉结构改造一下吧。虽然这也不在他的专业范围内,但是大致上的原理却是能够推测出来的。

  然后他还得想办法让上头的人相信自己的设计能够大大改善工作强度和工作效率,任重道远啊!

  平安深吸了一口气。听说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就是为了改善生存条件和减少工作负担,说得果然没错。如果不是被发配到这种地方,他怎么可能会想到这些东西?

  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灵感啊。

  平安也由此得到了一点启发。如果是他自己去提这件事,难度肯定很大。但是如果将所有被派了烧火差事的太监都联系在一起,让他们都赞同这个工程,那么很有可能就能成功。

  当然,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平安终于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就在有泰旁边,也分给了他一个灶,只要看住里头的火不熄就可以了。

  平安很满意。幸好不要生火,因为他不会。而现在嘛,就算这些灶并不是全都十二个时辰烧着,但总有几个烧着的,从那边引火很方便,不需要自己费脑筋。

  一旦火烧起来了,要保持不灭是很容易的,只要尽量将柴架起来,每一根之间都留出空隙来就可以了。学过化学知识的平安还能找到理论支持——要保持氧气含量火才能烧得旺。

  掌握了烧火这门技能,自觉终于在混堂司站稳脚跟之后,平安才开始跟其他人联络。首先就是皇城司的人。虽然他已经不在那里了,但目前那边的人还是他拉起来的班底,办个事查个消息十分方便。

  关于调查的时候跟赵璨的人撞在了一起这件事,王从义对平安进行了十分深刻的检讨,然后含蓄的提出,那时因为石世文现在已经只听皇帝的话了。否则那个消息绝对递不上去。

  这很正常,平安并不觉得意外。

  参谋部固然是皇帝用来限制皇城司的,但能够彼此牵制是最好的。皇帝肯定能看得出王从义跟他更亲近,于是拉拢石世文,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石世文还抱有民间十分朴素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念头,皇帝赏识,他自然万死以报。

  ——全部都是平安在离开皇城司之前就料到的情况,甚至可以说,这种互相牵制的局面,正是平安一手主导,并且最终希望看到的。

  只是万万没想到,第一个被坑进去的人,就是他自己罢了。

  “以前的事情别提了。”平安一脸淡然的摆手,“我现在在混堂司也很好。让你来是有另一件事交代。”

  王从义一脸见鬼的表情看着平安。在混堂司还能很好?不过他仔细看了看平安的脸色,似乎的确是比从前更白净了些(流汗流的),于是便不由自主的相信了。

  如果是别人的话,可能还要怀疑一下。但平安的能耐王从义是知道的,不管去了哪里,想必都能过得很好。

  说不准他心里还会冒出更加荒谬的猜测:也许平安就是故意要去混堂司,他又要做出什么令人侧目的大事来了?

  怀着这种心思,王从义十分识趣,既没有询问平安,也没有让人去查平安去了混堂司之后发生的事,成功让平安保住了自己的脸面。要不他为什么要等伤养好了站稳了脚跟才肯见王从义?

  王从义还小心的道,“我过来时没人看见。您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就算有人看见也没什么。”平安道,“你以为陛下只有皇城司这一双眼睛吗?这皇城内发生的事,他但凡有心,都能知道。”也就是说,王从义过来的事,皇帝或许早就知情了。

  王从义吓了一跳,但是看到平安的表情,又慢慢的放下心来。

  陛下既然知道,又没有阻拦或是警告自己,那就是默认了。王从义不免感叹平安深得帝心,揣摩上意上也远比自己厉害许多。于是又问,“那您刚才说的事……”

  他以为平安要人去查什么人。

  平安说,“这件事也许很难,也许也很简单。你去查查,咱们大楚有没有一种可以烧的黑石头?”

  “大人说的是煤石?”王从义十分自然的开口问道。

  平安心下一跳,难道大楚现在就已经普及了煤了吗?那为什么宫中没有!

  他顶着王从义看。

  王从义一拍额头,“看我,忘了跟大人说,属下的老家在秦州一带,有些山上能挖出这种煤石来。一开始大家不知道有什么用,后来才知道竟能用来烧火,比之木柴更为持久。可惜烟气甚重,不能上进。即便是富贵人家,也更喜欢烧炭。上好的银丝炭,连一丝烟火气都没有。所以只有贫寒之家冬日用以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