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5节(1 / 2)





  至于珊瑚几个丫鬟,护主不利,本要受罚。可眼下陶琼琇的身体要紧,就暂且押后。

  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忧没有错。

  之前忙乱一片之时,陶琼琇没时间多想。可等到夜深人静她独身一人,见到陈嘉赐的激动兴奋渐渐退去时,那个灰衣人死前的模样却反复在她眼前划过。

  她前世今生,这是第一次眼睁睁的看着有人死在她眼前。她仿佛还能看到那朵绽开的血花和灰衣人死前满是不甘的双眼。

  这样的惊惶不安,在周氏的陪伴下强自压下。她终于勉强自己睡着。

  周氏这才稍微放下心,疼惜的看着她。眼中狠色一闪。

  别让她知道是谁下的手,不然她不会放过那些人的。

  周氏见着陶琼琇睡得逐渐沉了,这才勉强入睡。可等到凌晨天色还未亮的时候,她就被身侧的热气给惊醒了。她心中一紧,立时伸手去摸陶琼琇的额头,发现正滚烫无比。立时就扬声唤来丫鬟点着灯火。

  仔细一看,陶琼琇柳眉紧蹙,额间鬓角带着薄汗。原本粉润的脸颊满是红晕,唇瓣发白。

  这个模样,分明是发烧了。

  第54章

  周氏心中一疼, 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急声让人去请大夫来。

  丫鬟婆子们也不敢耽搁,凌晨的天空瞬间被一盏盏灯火照亮。急匆匆的脚步在安国公府中疾驰, 很快就请来了府上供养的府医。

  “阿莹这是怎么了?”见着白眉白须的老大夫放下陶琼琇的手腕,周氏急不可待的忙问道。

  “小姐受到了惊吓, 这才高烧不退。先下针一试, 而后辅以汤药, 应该无甚大碍。”老大夫姓戴,他说这话, 手上不停,用起童儿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开了一张方子,命人去拿药煎药。

  下针?

  周氏迟疑,阿莹年十五, 这……

  戴府医见周氏纠结, 微微一笑, 说,“小姐千金之体, 小老儿年事已高,怕是不能行针。若夫人信得过,可让我三徒弟一试。”

  周氏的脸色立即缓和下来,说,“好,那就拜托戴老了。”

  戴老的三徒弟乃是他的亲生女儿,自幼学医, 传承他的衣钵。向来负责调养检查府上女眷的身体,对于她, 周氏还是信得过的。

  见她同意,戴老忙招呼一声,一个年约三十余岁,打扮利落整洁的妇人就掀开帘子进来,开始给陶琼琇行针。

  陶琼琇这发烧,来的气势汹汹。在行过针后,虽然没有立时就好,却也有些好转。见此,周氏放下了些许心。

  等到药煎好,见着阿莹还未醒,她只得让人扶着她半坐起来,一点一点的使人喂进去。

  陶琼琇虽然高烧昏迷,可这药味苦涩,她就下意识咬紧牙关,不愿意吞咽。最后还是珊瑚道一声冒犯,硬是按压穴道让她张开嘴,方才喂了半碗药进去。

  等到药喂完,天已经亮了。

  周氏一夜没有睡好,却没有丝毫睡意。除了出去和陶安和等长辈叙说阿莹的大概情况之外,余下时间就一直守在陶琼琇身侧,眼睛不错的看着她。

  陶允元见着她眼睛微红,再思及躺在床上气息微弱的女儿。心中立时就是一疼,更是对昨夜前来袭杀女儿的那些人深恨不已。

  “巡城司并刑部已经开始严查,放心,那些人跑不了。”陶允成安慰道,一对浓眉微皱,十分不悦的模样。

  陶琼琇受袭,没人敢不当一回事。早在昨夜,安国公府就派了人去刑部盯着,但凡有进度,都会回来禀报。如今京都四门严查,不放过丝毫蛛丝马迹,那些人想走,谈何容易。而他们走不了,在这京都找到他们,虽然不易,却也不难。

  而昨夜吴王更是忽然出现亲自救下陶琼琇,那些人自然会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查出幕后黑手。

  天亮,宫门打开。

  “叩叩。”黑甲侍卫疾步行来,伸手轻轻敲响殿门。

  寝宫之中,陈嘉赐豁然睁开双眼,起身看向门外,沉声说了声进。

  侍卫立时推开门进殿,不敢多看,径自行到床前把腰弯的低低的,低沉的声音在殿中响起,“殿下,手下来报,陶姑娘于凌晨发热昏迷,至今未醒。陶家府医说是受了惊吓。”

  闻言,本来安静坐在床边的陈嘉赐忽的站起身,自己穿起了衣服,边唤了早就候在偏殿中的宫女们来伺候洗漱。

  “去太医署,找当值的太医。快。”他忙碌不停,一边嘱咐道。

  “是。”侍卫立即应诺。站起身径自往太医署而去。

  太医署每天夜里都留有值夜的太医,今天自然也不例外。见着侍卫来请,先是问明了症状,立即就安排了一个很擅长这方面的太医,跟着侍卫走了。

  宫门处,陈嘉赐已经到了这里。见着他们到了,一个黑甲侍卫带着太医一起,一行人立即往安国公府疾驰而去。

  宫中,茂和帝几乎立时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响起昨夜幼弟和他所说的话,他不由微的皱起了眉。

  北夷王庭被陈嘉赐攻破,几路大军全都被打残。

  可北夷虽然贫瘠,却占地辽阔,又极擅马术。当时逃走了不少人,追击的话太过费神。这股人马根据探子回报,又聚在一起形成了好几股新的势力。其中最大的一股以被俘的北夷皇三子为首。虽然不怎么成气候,却也不可小视。

  听说,他们有求和投臣之意。而这个袭杀陶琼琇的人,似乎和那位皇三子关系匪浅。

  这……

  且让他再想想,到底该怎么办。

  经此一役,加上北夷为争皇位内乱。他们最起码三十年内掀不起风浪。而若是这个皇子投臣,他们大亘何愁拿不下北夷。步步蚕食之下,这北夷迟早被纳入大亘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