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章(1 / 2)





  “哥哥在练字复习呢,明秀愿意跟着学吗?”

  李明秀惊喜的睁大眼睛,清秀的小脸激动的胡乱的点着头,急促的回到:

  “愿意,愿意的。。大哥。。我。。”

  李明锦重新抽出一张纸放在桌上说道:“好,拿着”递给胞弟一支笔,手把手的教导拿笔姿势,沾了沾墨,握着弟弟的手,一笔一笔的写着,不过显然写的不好,李明锦无奈,自己的字还没练好呢。

  李明秀开心的笑了一起,虽然不知道写的事什么,但是就是从内心里面高兴。

  将三字经摊开,李明锦,指着上面的几个字,教着胞弟读,解释字义,有手把手的教着怎么写笔画。读了几遍之后,发现小家伙尽然能记住,想着先生交给自己的功课还没有完成,就让弟弟自己对着字的笔画去画着去了。

  三兄弟在书房里边各自忙着,丝毫没注意到时间已经很晚了,王氏走到书房门口,准备去敲门,让两个孙子去睡觉。手刚抬起,就听到屋里边儿明辉和明秀小声的在念着字,大孙子偶尔指导纠正的声音。王氏张了张嘴,又默了一会。终是敲了敲门小声的喊道:

  “锦儿,天儿不早了,带他们去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咧。”

  听到自家奶奶的声音,李明锦才惊觉时间确实不早了,好在作业也做完了,连忙起身回到:

  “知道了,奶奶,马上就去睡了,您也早点睡吧。”

  三人收拾了一下桌子,将东西放好之后,李明锦带着明秀回屋去睡觉了,李明辉就睡在了书房。

  ☆、第22章

  午时阳光当照,外面秋高气爽,蓝天白云与碧水青山相互辉映,这就是秋天的河西村,牛车晃晃悠悠的走在乡间小道上,李继兴一边的催促着车夫赶快点儿,一边儿远望不远处的村口的那颗老槐树。看着老槐树静静的张开树冠,矗立在村口,这才终于感觉到家了。

  由于是临时决定回家的,还没来得及给家里书信。常怀码头这两天没有朱家商行的船停靠,没有太多的事情。将手上的事情做完之后,叮嘱了手下监工看顾一下码头,李继兴就拿上行李匆匆归家去了。

  自春上头离家去常怀做活之后,好几个月没有归家了,思及家中的父母妻儿,心中甚是挂念,不知道家中一切是否都好。想到前段天大哥给自己去的书信说的事情,趁着这回回家的空闲,刚好可以合计合计。

  牛车终于停在了村口,李继兴下了车付了车资之后,麻利的拿上行李转身就开始往村子里走去,不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玩闹的嬉笑声。听在耳里,甚是好听,不由得让人心生愉悦。

  “*,你看,那不是你爹吗?你爹回来了。”陈二丫拉了拉正在跳房子的*,指着不远处正向这边走来的李继旺。

  爹回来了?李*停下动作,立马回头顺着二丫指的方向望去,带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眼睛酸涩心里火热,瞬间激动的来不及想别的就向身影跑了过去。

  李继兴急忙的放下行李,弯着身子接住像炮弹一样冲过来的女儿柔软的小身子,抱了起来。好几个月没有见了,真是想小闺女了。看着女儿依赖的搂着自己将头埋进自己的脖子里不肯出来,心里酸涩。颈上传来一丝湿热,小闺女哭了。

  “乖,不哭了啊,哭了就不好看了,爹给*买了头花。乖啊。。”大男人笨拙的摸摸女儿的头,亲了一口。*小声的抽噎着,哭了一会之后,终于抬起头对李继兴小声的说到:“爹,*想爹了,很想很想。”

  看见女儿终于肯抬起来,李继旺抬手用粗糙的打手小心翼翼的抹了抹女儿挂在脸上的泪水,亲昵的对说到:“爹也想*了呢。很想很想咧。”安慰了一会闺女,见闺女又破涕而笑,李继旺舒了一口气。

  李继旺一手拉着闺女一手提着行李,*朝着小伙伴们喊了一句:“二丫,春雨,我先家去了,我爹回来了咧”

  “知道啦,明天找你玩啊。。。”不远处传来了小伙伴的回应声,*心里很开心。牵着父亲的手,一奔一跳的走着。

  父女二人,亲昵的手拉着手边走边说着,朝着家里走去,大约一刻钟就到了家里院门口,*一到家门口,就放开父亲的手,急冲冲的跑进了院子,兴奋的大声喊道:

  “爷爷,奶,娘,我爹我回来啦!”

  看着女儿的激动劲儿,李继兴心有所触,也大声的喊了一声:

  “爹,娘,儿子回来了。。”

  院子里面玩的明秀和明佳看到进来的二人,高兴的跑了过来“二叔,二叔”的叫着。

  林氏正在厢屋里缝着衣服,上次大伯他们回来又带回了一些布料,因着夏收,一直放着没做,现下活都做完了,一家人又开始忙着做成衣,想着能挣点钱是点钱,家里有两个孩子都送去学堂了,花销也大。听到外面闺女在喊“爹回来了”,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后又听到自己丈夫的声音,楞了一下,猛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吓了小王氏和孙氏一跳,林氏也顾不得别的,转身立马冲出了房门来到了院子里,看到自己丈夫站在堂屋门口手里拿着行李,笑呵呵的看着自己,心里五味杂陈。

  李继兴看着自己媳妇红着眼眶,嘴巴哆嗦的想说些什么又终究没说的样子,心里有些愧疚,自己一走就几个月,家里什么事情也顾不上。心里叹了一口气,走到媳妇面前安慰的说了一句:“别哭了,这不是回来了么。”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林氏用袖子擦拭了一下眼角,反复的说着这句。

  跟随林氏出来的小王氏和孙氏,站在房门口看着对望的两人,对视了一眼,默契的转身去了灶房,婆婆王氏正在挥着锅铲炒着菜,小姑李婷则在一帮切着菜,明珠帮着烧火。见小王氏和孙氏进来了,王氏随口说了一句:“饭还没好咧。。。”

  “娘,二叔回来了。”小王氏面带笑容朝着婆婆王氏说到。

  “谁。回来了?”王氏楞了一下。

  孙氏看婆婆愣住没反应过来的样子,喜笑颜开的重申了一遍:“是二叔回来了,在门口咧,二嫂也在。”

  “是。。。是老二回来了啊!太好了。”随手将锅铲塞给站在一旁的大儿媳,王氏急步走出灶房。一到门口将看见了自己二儿子的身影,激动的走了过去。

  李继兴也看到了自己老娘正朝着自己走来,忙上前迎跪忙说到:

  “娘,不孝儿回来了。您和爹还好吧。”

  王氏哪里舍得儿子跪呢,连忙将儿子拉了起来,边拭着泪边嗔责到:“赶紧起来,我和你爹好的很咧,你在外面怎么样?”

  李继兴起身打量了一番娘亲的模样,看着气色还不错,放下了一点心,待没看到自己老爹的身影有些奇怪的问道:“娘,爹呢。怎么不在家”

  “你爹啊,和你大哥,三地去了地里边儿,咱家八亩水田现在要施肥了。你爹一大早吃完早饭就和你三弟下地了,你大哥刚才回来也去了”王氏边回答儿子,边拉着儿子进了堂屋坐下。几个小孩子也跟着进了屋子,李继兴将行李打开,拿出一个小包裹递给王氏,里边儿是一些零嘴儿。王氏接过拿出一些给了孙子们,让出去玩去了。

  母子二人几月不见,一见面自有不少话要说,李继兴就是捡着码头上的见闻给王氏说笑着。王氏则是事无巨细的先是问清楚儿子在码头的境况,吃的好不好,住的好不好,活好不好做。而后又向儿子说着家里年后发生的事情,李继兴倒是一直很有耐心的听着母亲叨叨絮絮的说着。

  老爷子和两个儿子忙了一上午终于将2亩地的灰肥撒了下去,想着再忙活两天,肥料都能下去了。庄稼人对待庄稼是很用心,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该拔草,什么时候该放水,都是很讲究和及时的,就怕错过时间收成不好。

  李继旺一大早就儿子和侄子送去了学院,将行李放进宿舍之后,交代了二人一声就匆忙的赶回家去。回到家的时候见到老爹和三弟早去下地了,也不耽搁,挑着两大箩筐的灰肥也去地里了。三人将挑去的肥料都撒完之后,看着时候不早都晌午了,挑着空筐,家去了。

  王氏和李继兴在堂屋坐着说这话,听到院门口的动静,做起了身,李继兴走到门口,就看到老父和两个兄弟满身是汗的样子,笑着走了过去喊了一声:“爹,大哥,三弟,我回来了。”

  老爷子显然是没想到二儿子这时候回来回来,满脸惊喜,笑的脸上的褶子更深了,拍了拍儿子的肩头说到:“好,好,回来就好啊。回来就好!进屋子。”

  父子几人进了屋子,小王氏几人打了几盆水进来。几个男人洗了一把脸,换了一身干爽的衫子,坐到了桌边。李婷已经将饭菜都端上了桌,一家人开始吃饭,李继兴向家里的人说起了码头上的事情,一家老小听得静静有味。后头又说起来了家里的事情,家里成衣做的还不错,要是有料子,每次都能有赚头,对农家来说,已经是一笔很大的进项了。又说起了家里孩子上学的事情,其实在知道了自己儿子和大侄子都去了书院读书的时候,李继兴是打心里高兴的,自己那时候是没有机会上学,现下家里的孩子能有机会去,也是弥补了自己心里的遗憾。

  吃完饭,李继兴拿了4两银子给了王氏,说是工钱,王氏看了林氏一眼也没推辞就接了过去。几个妯娌吃完就去忙着缝衣服,王氏则带着女儿去洗刷锅碗去了。

  堂屋里边,李继兴和父亲,两个兄弟商量着夏收前说定的事情。常怀那边儿,和自己尝打交道的几个管事,李继兴已经请他们喝了好几回儿酒,大家都是聪明人,饭桌上隐晦的提出一点儿意思,本来都是蹭着大东家的船挣点外快,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既然这边没有问题,剩下来的就是和山民谈判的问题了。父子四人商量了一会决定由李继旺和李继兴,去找刘老二,让他带着去找山民敲定换货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