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章(1 / 2)





  李明锦脸色凝重的冲几人摇头说到:“可能是劫财的……大概有五六个人,船已经停了,外面在打斗。”

  “啊?那怎么办啊?我的娘啊……”周涛一听遇到劫匪,就要哀嚎的哭起来,这些人可是杀人不眨眼啊。

  “嘘……你想把人招来是不?”张浩赶紧用手捂住周涛的嘴巴,又神色紧张的转头对李明锦问道:“小锦,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啊?”

  李明锦看了一眼周涛,又看了一眼范康泽道:“劫匪现在在船头那边儿打斗,还没有把船围起来,船后面有个悬挂的木舟……”

  “那还等什么啊,赶紧走啊……”周涛一听李明锦的话,就嚷着要逃命。看到李明锦几人站着没动,都快哭出来了“快点跑吧,求你们了……我家是三代单传啊!”

  “不行,我们走了,船上的人怎么办?”范康泽眼神严厉的看着周涛说到。

  “我的娘啊……你们伟大成吧……我不想死啊……呜呜”李明锦被周涛哭的心烦,瞪了对方一眼说道:“河水湍急,晚上这么黑,小舟也不安全!再说船上这么乱,有船了你能抢的上去吗?”

  “那你说这个干什么啊……”

  “劫匪可能是和船员串通好的”

  “啊……那不是更糟啦……呜呜……”

  和范康泽商量了一番,决定先跟着人群往走,李明锦顺手拿起了板凳递给张浩一个,说了一句:“拿个防身的,周涛把我这件棉衣换上,快!”

  周涛一看三人没搭理自己就要出去了,连忙把衣服套上就带着小书童一边擦着眼泪,一边亦步亦趋的跟在三人后面。

  夜色漆黑,月光朦胧,船上一时间之间糟乱的很,李明锦观察了一下船周围的情况,没有发现其他的船舟,应该不会是水匪,要是遇上水匪,估计自个儿今天的小命就要交代在这里了。这些劫匪肯定是船上的人,即使不是船工,也应该有所勾结。只能祈祷勾结的人是少数,否则监守自盗,船上这些手无寸铁的人,只能性命难保了。

  “大伙儿别吵了,快,把能拿的板凳,椅子扁担都拿上!”人群中突然有人喊了一声,李明锦几人回身搜寻了一周,才发现是早上上船的时候看到的船工,脸上有伤痕,气喘嘘嘘的又道:“先不要慌,先拿上防身的,要是有人上来大伙一起上,前边儿已经抓住了几个了……”

  一瞬间,众人拔腿散去就跑向船舱抄家伙去了,张浩拿着手上的板凳看了看李明锦,满眼都是崇拜。拿回武器的人们又回到了甲板上,临阵以待,一时之间草木皆兵。李明锦和范康泽站在前面,拿着从船上找来的两根扁担,仔细的注意周围的动静。前边的打斗声渐渐小了下来,李明锦感到周围的人明显松了一口气儿。

  等了一炷香的时间,终于有船工过来说没事了,匪徒都捉住了,让大家先回去休息了,半夜惊魂,许多人被吓了不行,眼下一听没事了,都赶紧回船舱了,李明锦几人也回房了,周涛又恢复了一副少爷样子,嫌恶的脱掉身上的棉衣,使唤着小书童给自己打水洗漱。

  因

  着这场半夜惊魂,船上的人虽然被告知危险解除,但少有人能够睡的着的了,李明锦拿起书本看起了书。再有十几天就要府试了,希望接下来一切顺利吧。

  第二日巳时,货船终于停靠在了南港,张浩一下船就大声的长叹:“老天爷啊,我张浩终于活着下船啦……”

  “李兄,我先告辞了!梓州府见了……”范康泽和李明锦打了一声招呼,先坐上一辆马车走了。

  “好,梓州见!”

  在南港稍做休息了一下,李明锦和张浩决定和一些学子,拼一辆马车去往梓州,人多也能相互照应一下,毕竟还要走两天路程呢。

  ☆、第32章

  “哎哟哎,不行了……不行了……累死我了,我这脚,废了……呃……”张浩一边随手将书箱仍在地上,一边扶着一棵树坐下来将右脚上的鞋子脱了下来,痛苦的皱起一张脸,一边揉着脚一边□□着。

  一旁的范康泽也放下书箱,找了一个石头坐了下来,一边用袖摆扇着风,看了一眼不远处站着谨慎的观察点地形的李明锦喊到:“明锦,坐下来歇会儿吧……啊……都走了大半天了。”

  擦了一下鬓角的汗,李明锦皱了皱眉看着二人回道:“等会儿,我再看看……”来回走了几处地方,摸了摸树干,又道:“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迷路了……现在又走回来了……”

  “唉呀妈呀,真是活见鬼了啊……我现在真是又累又饿的……那现在咱们怎么办啊?”张浩一听李明锦的话,就心里想骂人啊,这到底什么鬼地方啊!

  “先喝口水,明锦。”范康泽递给了李明锦一个水囊,李明锦接过打开喝了几口,感觉舒服了不少。

  撇了一眼哀嚎的张浩道:“先休息一会吧,等下再找找路,刚才我在树上刻了一些标记,这次走慢点,应该能走出去……”停了一下又看了一眼张浩道:“离开这座林子就到花溪镇了。”当初也不知道谁非要挺着范康泽去花溪镇,现下这幅磨样真是活该。

  接收到好友不友好的眼神,张浩停下了抱怨,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有些心虚。不过也不甚在意,笑着打哈哈的转过头吐了一个舌头。一遍的范康泽则是似没听到好友的话,继续淡定的拿着衣袖,保持一致的频率扇着风。张浩看了一眼范康泽,心里由衷的佩服对方万年的沉着冷静,果然是自己的偶像啊!自己也要向对方学习。

  自去年府试,院试就跟做梦似的通过了之后,李明锦成为了晋朝的一名小秀才,当日梓州府放榜,李明锦和张浩两人脸上挂着大大的黑眼圈,哈气连天,头重脚轻的往榜前挤去。自从考完院试之后,二人基本上就没有睡踏实过。

  院试放榜前来观看的人真是人山人海不足以形容。恭喜声,哭嚎声中,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后终于挤到了前面,迫不及待的沿着榜单找寻自己的名字,终于在榜上的后面位置看到两人的名字一前一后的挂着上面,李明锦再也抑制不了心里的激动,和张浩相拥的激动的大叫:我中了!

  狂喜之后,李明锦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要跪谢穿越大神一番,原来自己一直抱怨穿越没有金手指,现在看来只是时候未到啊!要不然为何此次院试会加重自己擅长格物内容。

  相对于李明锦觉得应该感谢穿越大神给自己好运的心态,李家人显然只是觉得李明锦争气。想当初报喜的衙役将喜报传到河西村的时候,整个河西村都沸腾了,张李两家人都高兴的要疯了,李家老爷子更是老泪纵横,任是家里子孙如何劝慰都不行,边哭边道对得起祖宗了!从那以后张家老爷子和李家老爷子,就时常聚在一起说孙子如何如何,两家人交往也越来越亲密。

  晋朝的秀才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比如除了自己还可以免除家里两个人的徭役,见县令不需跪拜,只需拱手叫声老师,遇到官司,也不能随便抓住刑讯。李明锦只是单纯的觉得有一层这样的身份多了一点实惠和方便而已,别的倒是没什么感觉。

  真正有感觉的是河西村的人,要说以前吧,李家发家了,孙子们都能去上学堂,村里人可是经常说酸话,眼下那可都是出口就是夸赞的话。

  李家从衣不蔽体一步步到现在走上耕读之家之道上,村里人那可是真真正正的是眼睁睁的看着的,要说不嫉妒那是假的,不过现下人们更多的是庆幸自个儿家没得罪李家。不说村里现在不少人家跟着李家挣钱,就说李家几个孩子,大孙子已经中了秀才,以后说不定还能当官,更是听说李家的三孙子是个天才的传言了,李家以后恐怕就不是自己这些人能高攀上去的了。有了这些想法,河西村里的人一时之间对待李家对对待张家还客气。

  因此好一段时间,李明锦总是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儿疑神疑鬼了,自从自己考上了秀才之后,感觉的村里的人到自家家里串门都变得拘束起来。一口一声秀才老爷,李明锦感觉自己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一个十几岁的人都叫老爷了,真是臊的慌。

  南山书院去年院试去了十二个人,考中了四个,也算是考的不错的了。李明锦考中秀才的时候十五岁,在晋朝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少年秀才了。对于李明锦的才学功底如何,苏秀才是了若指掌的,此次中了秀才更多的估计是走了运撞上今年的考试格物占了大部分,晋朝是推翻前朝□□而起,眼下不足十年,前几年又恰逢天灾,如今正是百业待兴之季。当今天子是个关心民生,注重实干,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因此今年的院试才会一改往年传袭而来的风格,加重格物和实务的内容。

  苏秀才蛰伏于南山书院这些年,要说没有再进一步的心思那是不可能,前两次的科举一直没去,更多的原因是在观望。新朝初立,很多东西都是破而后立,没有十足把握之前,苏秀才一直在等待。

  作为南山书院之中最受人爱戴的老师,苏秀才是当之无愧的。实在是苏秀才自己可是说是对学生是尽心尽力,毫不徇私。想到自己明年自己准备去会试,就挨个的和自己的学生谈话。对于李明锦,苏秀才其实一早就有找他谈谈的想法的,小家伙走的太顺了,人生的路途很长。有时候太顺了反而并不是一件好事儿。

  李明锦对于老师和自己私下谈谈的事儿,心里是很乐意的。对于老师的建议,李明锦也是欣然接受的,不说自己从来到晋朝开始就想着出去走走,现在有机会正好可以出去到处游历走走,更深入的了解这个时代;另一方面李明锦是觉得游历是一种历练自己的好机会,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更重要的是晋朝的会试是要考一些实务的,并不是自己想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其实晋朝一早就有学子游历的惯例。不过以前考的比例不会太重,很多人都是放弃游历的。但是现在听了老师的分析,恐怕昭元帝期间,恐怕风向要变一变了。

  要去游历的事情,李明锦和好友张浩说了一声,也去了一封书信给远在梓州府的范康泽。去年货船共患难,梓州府试又齐中了榜,三人渐渐熟悉了之后,性格很是契合,因此渐渐成了好朋友。张浩在同村,又一向和李明锦孟不离焦的,也就是顺口一说的事儿。范康泽现下住在梓州府的大伯家中读书,由于路途遥远不便,因此一直与李明锦保持着书信联系。

  对于张浩说要跟着去,李明锦没有一丝意外,实在是李明锦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了解张浩的心性了,这压根儿就是个爱凑热闹的主啊。之后范康泽也来信表示大家可以一同去,三人都去,此事就算定下了。

  与各自家中亲人们商定了之后,三人只带了一些盘缠和行李书箱于昭元十年三月初十从常怀出发,历时六个月途径了滨州,幽州,现在正在钦州治下的桃溪镇,准备去往与晋州的接壤的钦州的边界小镇花溪镇。

  花溪镇在晋朝那可真是声名远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花溪顾名思义,是花的世界,花溪又名花都。其一是花溪有很多的花,随从可见。其二“花”的另一层寓意是花溪的艺妓,这些艺妓不止长相貌美如花,而且都颇有才学,里面还有些颇有才名的雅妓,追求者趋之若鹜。对于一些自诩为风流文士的读书人,那是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晋朝明面上是禁止官员狎妓的,不过暗地里只要不被御史参本,也没有人会去管,去过花溪的官员不在少数,文人墨客更是不用说了。

  张浩和李明锦都是十六岁,在晋朝已经是成年了,范康泽十七岁。对于此次要去花溪镇逗留几日的主意,是范康泽最先提出来的。张浩那家伙一听有热闹,非要跟着去,比范康泽还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