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章(1 / 2)





  “以后看谁敢再说我尹川是不祥之地!尹川是福地!”

  李明锦看着这些人激动的互相拥抱欢呼的场景,心中对自己一番洗脑式的演讲成果很满意,这个福气这个功劳是属于皇上的,是属于尹川的,它不属于任何个人,这样的结果是最好的是不是?

  ☆、第85章

  十月的天气虽是秋高气爽,却散不去李明锦心中的烦闷。

  因着上司的授意,李明锦此时带着陶文陶武二人简装出行,正在赶往连州府的路上,自前些时日将郊外的几亩地的土豆收上来之后,尹川出了新品粮食这样的惊天消息不胫而走。作为县令的李明锦还未来的及上奏报给连州的上司,就接到了刺史大人秦德玉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的信件。

  刺史大人在信中先是表扬了肯定了一番李明锦这段时间的在尹川的公务差事办的不错,再接着就是言辞犀利的指责李明锦这样重大的事情为何瞒而不报,让李明锦立即带上土豆前往连州府阐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虽然对刺史大人这番明为调查真相实为抢功的做派不屑,李明锦还是收拾一番装了一麻袋的土豆赶往连州府。

  主仆几个人前脚刚进入连州府城还未来得及喘口气儿,就被等候在城门的刺史大人派来的人接入了府衙。

  不怪乎秦德玉这般急切,自周世杰殒命在连州境内,自个儿这个历来无功无过的连州刺史就在朝堂之上被诸多言官攻歼失职之罪,虽然官职未降,但原本早已打点好的调职京都的事儿现下影都跑没了。

  眼下尹川出了这么一个足以让他洗刷失职之罪的天大功劳,属下之人竟然没有立即上报,这让秦德玉心中很是不悦,在他看来,这是李明锦心有异心的表现。

  “李大人想必已明了本官此次招你来府衙所谓何事。尹川出了这么大的喜事,想来是李大人太过忙碌忘却了上报……东西可都有带来?”

  李明锦一踏入府衙,就迎来了上司很是干脆的一顿阴阳怪气的质问。

  果然不出所料,土豆之事刚一出,连州府就收到了信儿,看来尹川也有州府的眼线,李明锦不知道的是,自尹川的命案让秦德玉栽了一个跟头之后,连州之下的所有县秦德玉都派人盯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秦德玉忧心若是再出一点差错,他这个刺史就做到头了。

  即使心里有准备,知道这次来者不善,但是看到上司这般急切的想要上报邀功的姿态,也颇让李明锦心中鄙视不已,周世杰案,如若不是邹晋当场缉拿案犯证据确凿,直接上报了折子,自己这个尹川县令恐怕就要背定黑锅了。

  不是秦德玉有担当,而是他不知道邹晋与自己这个局,不得不认了,尹川之事若是说秦德玉一点不知,李明锦根本不信,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大人容禀,却是下官思虑不周……只是此事还请大人容下官解释,望大人恕罪。”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明锦态度良好的一番告罪之后,李明锦果断的将土豆的种植收成等数据一一呈报与了秦德玉,

  “禀大人,这稀罕物下官也是偶然得之,先前并不知收成几何,就在县内先试验了一番。”一边说着一边唤陶文将带来的一麻袋土豆打开呈给刺史大人查看,秦德玉家境不错并未见过这个土疙瘩样儿的物什,只是惊讶于这其貌不扬的东西竟然能够亩产千斤,充当果腹之食。

  “真没想到此物竟是如此神奇……”秦德玉啧啧摇头惊叹不已,随之又开始激动道:

  “本官这就上奏朝廷,真是天佑我连州啊……”

  又见李明锦如此识时务,土豆之事来龙去脉悉数上告并无隐瞒,脸上便一副十分满意的笑容安抚道:

  “李大人,这次本官不会忘记你的功劳的,定会上奏朝廷,哈哈……”

  呵呵,李明锦心中作何感想先不说,却是先接了话:“下官谢过大人。”

  对于刺史大人的留饭,李明锦以土豆之事还要继续收尾为由拒绝了,秦德玉现下对于“土豆”二字十分敏感并未强求,便挥手让李明锦请辞了,乐颠颠的准备写奏报上奏土豆之事。

  李明锦早已知晓土豆之功必不是在自己手上,对于这样的结果也不意外。只是陶文陶武两兄弟有些不愤。

  对于他兄弟二人的不愤言辞,李明锦只笑笑不语,自古官场皆是博弈之地,秦德玉想要靠土豆翻身,还有其他人呢?呵呵。

  三人收拾了一番,准备先在客栈休整一番,明早一早上路赶回尹川,潘若琪快临盆了,肚子大的出奇,身体也不若第一胎时候健壮,李明锦很是忧心恨不得二十四小时守在她身边,古代的生产可不像是在现代,难产还能剖腹产,对于丈夫时常忧心的神情,潘若琪常常苦笑不得,哪个女人不生孩子啊。

  李明锦眼下虽身在连州,心却早已飞回了尹川,什么土豆啊,什么功劳啊,与自个儿媳妇孩子想必,那就是大树上掉下的一片叶子毫无分量。

  ☆、第86章

  次日一大早收拾好行李,李明锦就带着陶家三兄弟启程出发了,许是归心似箭,归途显得尤为漫长,三人一路马不停蹄的往尹川赶回。

  达到尹川之时,天色已经日暮,李明锦前脚走进了县衙,还未来得及去后院看望孕妻,就被匆匆赶来的李明秀截下,

  “可是有什么急事儿?”

  见胞弟神色匆忙,想来是一直等着自己,李明锦直接开口询问道,一边抬颚示意对方和自己一起去书房说事,陶家兄弟见状禀退之后,便去卸载行李去了。

  李明秀也不多话,直接抬脚跟在哥哥后面,兄弟二人一进入书房,跟在后面的李明秀将书房的门反手关上之后,便从衣袖之中掏出两封信交给了兄长。

  “这是昨日京城来的两封信!”

  信?李明锦倒是意外,京城来的,难不成是范康泽?

  “送信之人可有说什?”

  李明秀摇头道:“并未,送信的是两拨人,只说让哥你亲阅。”

  李明锦不待多想便拆口查看起来,两封信看着看着神色却越是严肃起来。范康泽会给自己来信李明锦并不奇怪,二人相识以来,相逢恨晚互为知己,会给自己报信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韩肃给自己这封信,却不得不让人多加思量。

  李明锦心思转动,回想到当日在钦州之时,原先这位刺史大人现如今的吏部尚书韩肃,心情有些复杂。

  当日与范康泽三人误打误撞,带这位韩大人去了百花谷助他破了花溪金矿一案,吃了皮肉之苦的三人事后只有劫后余生之感,本没有将韩肃的承诺当真,不想今日真收到了这位韩大人的信。

  经年不见,只是不知现下这位韩尚书捎来的这封书信究竟是何意图,难不成真若当初所说,只当还一个人情不成?

  不,定是不只如此,李明锦沉默不语,只觉手上的这封书信颇为沉重。

  昭元十六年啊,真是不太平的一年。

  李明秀见长兄神色严肃,眉头紧拎,只觉信中的内容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李明秀并不是什么蠢笨之人,相反却是十分聪慧,特别是来了尹川之后,随着接触见识政事的越来越多,心性不若以前浮躁反而渐渐沉静下来,越发感受到寒门学子这条为官之路的不易。

  究竟是何事能让一直自信昂扬,万事心有思量的长兄露出如此凝重之色呢?

  不待李明秀询问,李明锦便先对胞弟询问道:

  “徐县丞最近如何?”

  徐县丞?怎么好端端的问起了那位公子……李明秀以眼神询问似的看着长兄,见对方没有回答的意图,便如实的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