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6章(1 / 2)





  “大人有事还请吩咐。”

  李明锦也不想在与此人再猜哑谜,韩肃此行就是为了他手上的兵刃连弩的图纸,如若没有达成目的,势必不会罢休。

  作为大晋子民的李明锦,对于这些图纸从来未想过藏私,他又没想过谋反,私留着这些发明也无用武之地,迟早也是要交上去的,当初推广格物之课之时,李明锦之所以会做出这些先进于当世的兵器,最初始的原因不过是他是当兵出身,对于兵器的喜好是一种本能。只是未曾想到会牵扯到后续的事情。

  当时做出来这些东西的时候,李明锦本想赠与邹晋的,只是未想到还未送出去,自己就被人盯上了。赠送的心思也就立刻打消了,李明锦不过一文官,这些烫手之物握在手中总比握在邹晋这个驻地将军的手中好些,怀璧其罪的道理李明锦更是懂得。

  至于为何不将图纸交由范康泽呈给天子,李明锦就觉得自己还是棋差一招,只因起初自己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引来别有用心之人关注的根本不是土豆而是这些图纸,当范康泽最后一封信到他手中告诉他北疆将乱之后,李明锦送出去的信便再也要无音讯,这时候他终于知道有人盯着他了,没有回音,要么是范康泽出事要么就是信被截下了。

  无力之感充斥着李明锦整个的胸腔,无端的让人有几分窒息之感。

  “李大人果然是心思通透之人,既然这样本官也就不再多费口舌,李大人手上的图纸,如今正是为陛下解忧的及时雨,北狄骑兵所向披靡凶名在外,大军不日即将开拔,想必李大人应该明白本官的意思!”

  “下官明白,这就让人去取。”李明锦接下韩肃的台阶,顺势下了。心中却是沉重非常。

  李明锦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怜悯之心,去可怜那些既然失去姓名的北狄军民,自古以来打仗本来就是一仗功成万骨枯,不论谁胜谁负,死的不止是兵卒将士,受累更多的都是百姓。

  只是图纸是从自己手中交出去,朝廷点兵点将,二十万大军开拔,主帅必是皇帝的人,底下的六位大将军,却是各方人马博弈的结果,谁的人都有,韩肃既然能要走图纸,想必三皇子的人必在其中。

  有了这些兵刃武器,军队的实力会大大增加,不管三皇子会将这些图纸交由皇帝还是让手下之人先在平乱之战中夺取兵权,李明锦知道一旦图纸曝光,自己必然被贴上三皇子的标签。

  即使大军凯旋而归,第一个不高兴的人还是天子,自己的臣子都去支持自己的儿子去了,是否看他老了有了不臣之心?即使李明锦冤枉的紧,恐怕也百口莫辩。

  三皇子若是是笑到最后之人也就罢了,如若不是,自己这个棋子到时候还不是一个灰飞烟灭的下场,若只是他一个人便罢了,想到远在梓州的家人,李明锦心中沸腾灼烧,双拳却紧握冰冷。

  ☆、第91章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自韩肃拿到图纸离开尹川之后,昔日平静的尹川忽然之间变的热闹了起来,县学不经意间陆陆续续的出现了一些生面孔。

  作为县令的李明锦日常脚不沾地忙于公务,特别今年开春之后,天子下旨全国一些地方开始试种土豆,作为土豆首县之地,更是被全大晋不论是朝廷百官还是寻常百姓关注着,李明锦知道自己责任重大更是不敢懈怠。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的李明锦,再看到各方人马都在打听图纸的事,心中更是无比烦躁,第一次让他怀疑当初力排众议,在县学推行格物课学是否正确。

  交给韩肃的图纸当然不可能作假,只是却不是全部,一些杀伤力巨大的武器,李明锦早在开始嗅到危机的时候便已经销毁。

  “大人,名单都在这。”陶文将县学之中今日行为异动的学生名单交给了还在思索的李明锦。

  “恩……”李明锦接过名单摆摆手示意他退下了,轻轻的从下到下扫了一眼之后,李明锦变将名单烧掉了。

  虽都是在格物课学有所兴趣之人,真正接触的却都不算深,有些图纸这些学子手中也有,流落出去也好。

  当日李明秀带着豆豆回道河西村之后,李家一大家子人全都回了老宅团聚。老爷子和老太太等人自是乐的合不拢嘴,特别是小王氏和李继旺,在看到幼子出去了半年之后回来,便成熟稳重了不少,想来这都是长子的功劳,更是感到心中安慰。

  长子为李家光耀门楣,幼子又眼看着有出息,夫妻二人只感觉这辈子值了,待见到同回来的聪慧可爱的孙子之后,变再没有其他求的了。

  老爷子如今身体大不如从前康健,只是今日看着儿孙满堂,满屋和谐的画面,精神仿佛都好了许多。

  吃完之后,待众人渐渐散去之后,李明秀便将带回的书信交给了老爷子。李大富想着这是长孙的信,立马迫不及待的拆开看了,李明秀虽是没有看过信的内容,却是从爷爷脸上若有所思的神情,猜出必然不是什么开心之事。

  “爷爷……”李明秀想问什么。

  老爷子听到孙子的呼唤声,这才从愣住的神情中回神过来,“没事,你和豆豆既然回来,就安心的住下吧,你爹娘也想你想的紧了,如今你也大了……”

  不待老爷子说完,李明秀便哭笑不得打断,“爷爷,您怎么又来了……”

  老爷子知道孙子又要滑不溜秋的拒绝,双眼一瞪,

  “婚姻大事岂可儿戏,你要是再拖拉,也甭说话了,赶明儿就让老大媳妇给你相看相看……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容不得你再胡闹。”

  这小子太没孝心了,没看到他头发都白完了吗?还不成亲生子,难不成还得等他去了土里,再带着孩子给他上香吗?不肖子孙,气死他了!

  老爷子说完便虎着脸出去了,李明秀在后面略带无奈的喊了几声爷爷追上去,然老爷子毫不理会的背手大不朝前的将他晾在身后。

  小子啊小子,老实的娶个媳妇吧,也好让你大哥安心,你这媳妇不娶就甭想出这个家门咯。

  原先不愿勉强你,不过是想着家里日子过的好了,也不愿束缚着你的心性。只是如今,你大哥信中已经明说,遇到了空恐过去的棘手之事,祸福难料,他是怕你的亲事被人算计,更怕将整家人都拖累进去啊,如今送回你们,不过也是为了你们避开,他自己去顶上去。

  好孩子,也是个傻孩子啊,不愧是他李家的长孙!只是爷爷已经老了,又有多少年能活呢,爷爷的愿望不过是子孙能够活的好,再大的荣耀也比不过你们能够好好的活着啊。

  李明秀没有看到前面快步走出去的老爷子的布满褶皱的脸上早已忍不住的泪痕斑斑。

  潘若琪带着孩子回到梓州府河西村之时,已是开春,天气回暖,潘若琪在去年年底生了一个儿子,五行缺木,于是小名便叫了木木,大名还未取出来,李明锦的意思是让家里老爷子取名。

  母子二人回来之后,木木小朋友便成了李家最宠爱的掌中宝了,潘若琪看着全家人围着转的小儿子,心中溢满幸福的轻笑的摇了摇头。

  忽地想到了远在尹川的丈夫,年初在尹川之时,丈夫说家里老人想要看看孩子,加上他开春之后忙于春种等事,无暇□□照顾他们母子,说是让她带着孩子先回梓州待一段时日,潘若琪虽然心中不舍与丈夫分离,但到底是由着他的意,带着孩子回了老家。

  其实潘若琪不傻,自去年年底,丈夫的不对劲她便感觉出来了,只是当时因着要临盆,之后又遇到产子坐月子,无暇分心关注其他。眼下孩子都几个月了,作为丈夫枕边人的潘若琪,已经从丈夫忙碌的身影和时常晚归略带凝重的神色之中猜出,丈夫必定遇到棘手之事。

  若原先都只是猜测,那么在和丈夫说道,徐夫人来信说有意为小叔子说一门亲事,丈夫一时间脸色变的很难看的时候,潘若琪便知道,丈夫瞒着自己的事情,恐怕和自己这位好友也是有关系的。

  徐家不是他们李家能够相比的,徐夫人能够看中李明秀,说实话潘若琪都有点受宠若惊,只是如今见丈夫不但丝毫无意,反而异常反感抵触,便明了,丈夫不愿意,潘若琪也不再说什么了。

  丈夫反感的恐怕不是徐夫人这个人,而是她身后的徐家了。

  潘若琪此次回来,还带着一项丈夫交由的任务:若是李明秀还未说定亲事,便让岳父岳母帮着操心相看相看,看样子是打定主意让小叔子娶一门媳妇回来了。

  潘若琪想着小叔子的亲事也是十分头疼,虽是承了丈夫的嘱托,但是小叔子可不是什么好糊弄之人,若是所说对象不对他的心意,只怕不好办,牛不喝水强按头也是不行啊。

  ☆、第92章

  李明秀的婚事比潘若琪想象的要顺利的许多,对于这位小叔子突然间的好说话,潘若琪还有些许的不可置信,不过能完成丈夫嘱托的事情,她还是暗自的松了一口气儿。

  李明秀说定的是梓州府窦家二房嫡长女,这桩亲事是潘夫人牵的线,潘夫人与窦家的大太太有一番际遇,窦家当年族人迁徙的路上,潘夫人搭救过窦大太太及其子,所以在潘夫人为李明秀说亲之时,窦大夫人才愿意揽过此事,毕竟现在窦家虽无人出仕,但窦家却是清名在外,加上祖上积累的根基,李家与之相比,真真是相差甚远。

  渝州窦家原本是一个大家族,祖上在前朝出过好几位大官,其中窦大老爷还曾经任前朝太子太傅。然前朝皇室奢靡不堪,皇帝昏聩,窦家受权势伐争之累,折进去了两位嫡系子弟之后,窦大老爷心灰意冷带着其余子弟陆续辞官离朝归乡,天下狼烟渐起之后,窦家族长索性带着全族离乡隐退了。如今全族迁居在梓州府,新朝出立,新皇广招天下贤才,许多隐退之人重新出世,然窦家却并无意动,窦家素有才名的几位老爷也不过在梓州地界收取几个关门子弟就无其他了。如今虽然族中子弟并无一人出仕为官,却多有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