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珍重(1 / 2)





  阮重笙:“……?”

  他大惊失色,围着贺摇花走了三圈,还是按耐不住惊悚之感,发出内心深处的声音:“你终于疯了?!”

  成功收获一记眼刀和花期的“问候”。

  阮重笙还是惊疑不定:“你得告诉我想给谁下,下来做什么。”

  贺摇花冷哼:“自然是催——与你何干,给我。”

  “这不能够,我有是有,但这是姑姑给我拿来与心上人交颈缠绵用的,忽然给你拿去不知道干什么缺德事儿……”

  贺摇花不愧是贺摇花,飞扬跋扈强取豪夺地毫不客气,伸手就直接过来抢。

  阮重笙侧身避开,握着刚刚拿出来的合欢散高高举起,就是不给他: “喂你过分了啊!时天府没有这种东西你也不能这样抢我的啊!你先告诉我用途我再考虑给不给!”

  几次交锋,贺摇花一时间没能近身,终是恶声道:“给那个惹我不痛快的和尚用!”

  哦,和尚,不就是释尤嘛……

  阮重笙:“早说嘛,给——等等?!”

  贺摇花已经攥着小瓶子快步走开。

  阮重笙立刻飞身上前拦住,神色凝重:“小荷花,他可是和尚!再如何惹你你也不能两度……你发什么疯!”

  贺摇花脚步不停,“他也不是破戒就修为散尽!”

  “你告诉我你要干什么!不然我绝对不让你走!”

  许是给烦怕了,贺摇花停下脚步,拧眉看了他一会儿,冷淡道:“我看上他了,所以想睡他。睡了一次,想第二回,有问题?”

  阮重笙:“……”

  就是震惊,相当震惊。

  他不是没看出来贺摇花对释尤的态度,也不是没猜到这两个之间的弯弯绕绕,但是万万没想到贺摇花搞这一出!

  合欢散这种东西通常不应该是欺男霸女的山大王给压寨夫人用的吗?!

  两个人对峙,都说不出话。

  贺摇花忽然道:“……我只是见不得他那个怂样。”

  阮重笙茫然脸。

  “昨日课毕,我去给他渡灵,顺带再借他的地方住一晚。”贺摇花似乎想起了什么,声音低沉起来:“……然后就……但是他死活不愿意做到最后一步。”他摇晃着手里的东西,“这东西能治他。”

  “下下下下药?”

  贺摇花捂住他的嘴,一脸嫌弃:“嗯,破釜沉舟。”

  阮·目瞪口呆·重笙从惊恐里回神,开口道:“那……那啥,小荷花,我还忙着……”

  “站住!”

  阮重笙委屈巴巴,“你已经不是我认识的那个单纯的小荷花了。”

  贺摇花凉凉道:“是你说的,朋友就该两肋插刀。”

  “你这是往我肋骨上插两刀!”他哀嚎:“我可能这辈子都得被南华追杀了!”

  贺摇花嗤笑:“省省吧,你阮疯三的名号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阮重笙知道自己脸色一定非常精彩。他心里天人交战,内容之坎坷曲折,言语全然无法描述。

  他最后无奈重复道:“……这事到底讲究你情我愿……”

  贺摇花打断他:“他不是因为南华清修戒律,他这个人跟你们以为的不一样。只是觉得我是灵州的人,不想累我。”他眸光一沉,“可既然是我喜欢又喜欢我的,我就非要勉强不可。”

  “……”阮重笙无奈:“南华和尚庙,灵州尼姑庵,结果你们两个凑在一块儿,这算什么事……”

  “换作是你呢?”

  阮重笙摸摸鼻头,心想,我应该会比你矜持一点的。我最多给他喂点鹿茸鹿血鹿胎鹿心……

  贺摇花沉默了片刻,又道:“……小仙女,再帮我个忙。”

  ……

  同一时间,另有一披着斗篷挡住大半张脸的男性,匆匆走入灵州山门。

  七日后,灵州主人邀明月到访。

  彼时天院里几个走得近的还在说话,忽然远远望见一群白衣仙子飘然而至,齐逐浪探头一看,咂舌:“灵州来了。”

  所有人都知道,时天府出了大事。

  ——灵州贺摇花和南华释尤同时失踪了。

  这个事一连热议了几天,众说纷纭,体会最深的天院子弟心思各异,对外却只道不知。

  他们都知道阮重笙与贺摇花走得最近,几个熟悉的,譬如高枕风慕容醒之流就直接问了,阮重笙摇摇头,说自己也不明内情。

  不管别人信不信,他只管神色坚定,丝毫不见说谎的影子。

  外头突然有人传话,说白先生叫他过去。

  他贺摇花交情好简直是众所周知,这几天他给叫去了不下十回,已是驾轻就熟,一敛衣摆就往外去了。

  正欲扣门,白先生开口:“进来。”

  他低头应了句“是”。

  屋子里还挺热闹,拢共六人,三坐三立,时天府,灵州,南华三门形成三足鼎立至态。

  他扫了一眼,跪在白先生身前,“先生。”

  “你最后一次见贺摇花是什么时候?”

  阮重笙重复这个回答了十来次的答案:“事发三日前。”

  “在做什么?”

  “放课后与他说笑了几句,便各自回屋。”

  白先生点点头,看向另外两个坐着的人。

  左侧是位穿着木兰色袈裟的僧人,眼眸半阖,看不出情绪。神态宁静,一副清华淡泊之态,一打眼便知是位高人。

  阮重笙脑子里还在想,《九荒图鉴》便提过,南华门下子弟均着染衣,避用五正色,最尚玄青。木兰色即是赤黑色,本是暗沉,裹在这位慧光大师手上,竟比赤黄更衬佛道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