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夜读(1 / 2)





  陶九思得了花云台的传话,早早地便按照桂嬷嬷描述的出发了。

  从大路走到小巷,又在小巷里穿梭一阵,陶九思终于在一个死胡同里,找到了一处不起眼的门脸,正和桂嬷嬷叙述的一般无二。走近一看,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桂宅。

  桂嬷嬷没结过婚,也没有孩子,这处院子是早先跟着废后的时候,攒了钱买来养老的,结果变故重重,她也绝了出宫的心思,只想一直照顾着卫负雪长大。

  宅子位置偏僻,周围人迹罕至,桂嬷嬷试着出租了许久,依旧无人问津,于是乎这宅子就空了下来,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

  陶九思掏出钥匙,借着月光打开了门锁。这把锁是桂嬷嬷新换的,还泛着锃亮的光芒,和腐朽的大门仿佛来自两个世纪。

  打开门再看,这院子不大,空地不多,荒草丛生,野蔓勾连,屋子也老旧不堪,岌岌可危,估计能遮风避雨已然是它最大的贡献。

  不过虽然破败,屋内屋外倒是让桂嬷嬷收拾的干净妥帖,不至于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

  陶九思点上蜡烛,铺开笔墨纸砚,预备闲坐一会。又想到卫负雪夜半行路,大概会饿的前胸贴后背。于是盘算着就地取材,给卫负雪准备点吃食。

  去厨房绕了一圈,见桂嬷嬷备了一点常用的调味品,陶九思心中一喜,又去杂草丛中,翻找了好一阵,摘满两大把野菜,才心满意足的回了厨房,接着生火炒菜。

  等到卫负雪来到的时候,已经飘着袅袅炊烟,传来阵阵香气。

  卫负雪身子还弱,好容易走到这里,心绪却是澎湃。按捺住心中的波澜,卫负雪问跟着自己的花云台:“我看起来精神怎么样?”

  花云台面色复杂的点了点头,卫负雪便迫不及待的推开门。

  陶九思正端着两碟菜从厨房出来,见到卫负雪手脚俱在,一切正常,紧绷了许久的神经终于放松,提着的心肝也安然落地,好像还没有什么时候和现在一样欣喜放松。

  心情一好,陶九思语气更加温和:“大殿下,来的正好,我炒了两个菜,快来吃吧。”

  卫负雪走近一看,是两盘冒着热气的素菜,热气一熏,眼睛好像都湿润起来。

  陶九思用手臂碰碰他:“别傻站着了,快拿筷子吃饭。”

  卫负雪接过盘子,嗅了嗅菜香,抬头回之以微笑:“先生,多谢。”

  站在一旁的花云台看着看着,忽然觉得,不过是俗世最普通无华的两盘菜,却让小主子的盔甲软了,成了一件温柔的衣裳,安静的穿在身上。

  卫负雪吃着菜,好奇道:“先生这些都是什么?”

  陶九思指着一盘:“这个是马齿笕,”又指着另一盘:“这个是荠荠菜。”

  卫负雪虽然吃喝跟不上,但也不至于去吃野菜,对这两个陌生的名字他觉得很好奇:“先生在哪找了这些?”

  陶九思:“都是些野菜,我在这院里拔的。”

  卫负雪:“你还认识这些?”

  陶九思目光深远:“殿下可能不知,我是苏府养子,从前是在寺庙长大。我住的庙香火太差,吃不饱饭是常事,师叔怕我饿着,便经常带我上山去摘野菜,摘野果。所以但凡能吃的野菜野果,大概我都认识。”

  卫负雪委托卫念卿调查过陶九思的底细,知道陶九思十二岁就被苏府收养,从前好像是在安宁县生活,到不清楚经历。他曾想苏府的少爷,不说是锦衣玉食,但也是衣食无忧,应当是没受过什么苦,可没想到,陶九思竟然也有过那么多吃不饱饭的日子,难怪现在如此朴素节俭。

  卫负雪想听陶九思多说些从前的事,便有意问道:“你怎么会生在寺庙?”

  陶九思:“我一出生便被生母抛弃,是老和尚捡了我。”

  卫负雪不知道陶九思还有这样的遭遇,有些后悔打听这些,可还是忍不住好奇道:“老和尚是谁?”

  陶九思想到老和尚,微微一笑,说起一段老和尚的往事。

  老和尚并不真的叫做老和尚,而是有个玄妙又独特的法号,叫做千江月。陶九思曾问,为什么别的和尚法号都只有两个字,偏偏你别出心裁要叫什么千江月。

  师叔也道:“是啊,你给我起名如梦,你怎么要叫千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