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去国离家(1 / 2)





  昌宁十一年三月初三,瑾珏公主与华阴候离宫的日子。

  一大早,上玉便被鹞子从睡梦中叫起,简直像闺女儿出嫁似的,梳发髻,着霞衣,她第一回穿束身的襦裙纤衫,只觉一把老腰都要被勒断了。

  鹞子还手辣地将系带扎得死紧,做无辜状:“婢是为您好,一路颠簸,万一裙子不慎掉了怎么办?”

  上玉:……前世遭的罪哟,没想到还要再来一遍,哭辽。

  梳妆时,鹞子偶然提到一事,稷下青羊斋昨日突然换了学师,说是原来的酆学饮茶过甚,突发心疾,退居幕后休养去了。

  “唉,好端端的,婢记得当日您还去见过他呢。”鹞子不免感慨。

  上玉不语,只因前世亦是如此,她与华阴候临行前,老师突然染病,至于离国都未再见上一面,所以今世,便特地早些登门拜访。

  老师甚爱饮茶,这是谁人都知晓的,她虽知茶之害,可并未劝过老师,因为劝了也无用。

  老师绝不会听从,他的一生,都是随缘而走,浮舟顺流。再者说,退居休养,未必就是坏事,特别是身在这龃龉的内廷中。

  她突然想起了那只空杯子,在她来之前,老师显然有客,可那客人又是谁呢?为何避而不见?

  再多的疑问,如今也难得出答案。唉,不想了。上玉晃了晃脑袋,头上的步摇泠泠而动。

  她脸色暗了一暗:“好姊姊,这个,能否少戴些?”

  鹞子:“不行。”

  上玉:“……好罢。”那就等上车了再拿下来。

  前言叙道,大辰是一个雍容奢靡的国家,虽然近十来年,在养兵上花费了较多钱财,国库略有亏空,但只要遇上皇族大事,哪怕前代金瑞公主和亲蠕蠕,都极尽铺张之能事,三贵亲眷,大赦天下。

  做给四方蛮夷、八方戎狄看的,岂能少了中原的气魄与排场?

  但今日上玉与华阴候这一桩,大概因为实在屈辱,做得委实低调了些,不过是见诸敕令,寻个好由头昭告天下,连昭德门都未开,一骑车队直接从东内的兴安门行了出去。

  出行前,宣宁皇帝例行召见。

  这是上玉第二次踏上太微宫前朝两仪殿。十二根盘龙的鎏金铜柱,稳稳支撑着巍峨肃然的庑殿,殿中三分六门尽数洞开,黄门官持拂匆匆而出,嗓音尖细而嘹亮。

  一切都跟前世一模一样。

  包括此时恭敬地站在她身边的人。一身白衫紫袍,腰佩九环革带,下罩蔽膝,头戴与服相称的苍玉冠,青丝一丝不苟地束着。

  两世以来,甚少见到他白袍之外的模样,凛然一君子,原本单薄的身形竟也显出几分大辰男儿的伟岸,她禁不住多看了几眼,又在他发现前回过头。

  二人并肩走上长廊,两仪殿丹犀后挂着珠帘,依稀能看到一个戴着十二冕旒冠的模糊人影。

  行礼后,能听到宣宁皇帝十分低沉平和的声嗓,道:“起。”

  说实话,作为两枚等同于被抛弃的棋子,上玉不认为这位陛下会对他们有几分怜悯,一切不过是向丹熙投诚的手段,她虽身在宫门,亦听老师讲过,西北境柔虞人建国,对我朝凉州河西一带虎视眈眈,柔虞人野蛮善战,而大辰已多年不用兵,唯有与北方的丹熙结盟,方可一求太平。

  而急于结盟的一方,必须拿出诚意,是为她二人。一天子帝姬,一皇族贵胄,就成了送到丹熙手中的筹码。

  只是这筹码,可能不那么好用罢了。

  中原人聪明,丹熙人恐怕也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因此嗓音无害的宣宁皇帝特地提了一句:“卿本大辰贵胄,有何惧焉?”

  言下之意,甭管别人怎么试探,你们两个只管端起架子,撒泼耍无赖,人家不敢把你们怎么着?因为你们是大辰皇族。

  好帝王,好口才,寥寥几个字既提点了他们,顺便吹嘘了下自己。

  上玉秉持着一颗棋子的良好素养,把天家的话一概过滤,只在需要她附和或者认同的时候道几声是。

  身畔的人掖着袖子,面上乍见肃容,似乎听得很认真。她垂着颈,能看到他袍摆下月白的云靴,简简单单的,没有任何装饰。

  宣宁皇帝突然咳嗽了几声,冠上的冕旒轻颤了颤,上玉仄头看了眼,一向贴心的华阴候居然没有任何表示,她想了想,亦未出声。

  只听上头忽道:“衡舟甥儿,上前来,朕想看看你。”

  唉?

  一身华服的男人闻言极轻地笑了下,拱手道:“遵旨。”